
4月25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檢行合力共助鄉村振興”專題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全省檢察機關“檢行合力共助鄉村振興”相關情況,并發布9個典型案例。甘肅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楊波,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小平,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副主任黃濤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副處長周海龍主持發布會。

甘肅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楊波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王小平
楊波通報了全省檢察機關“檢行合力共助鄉村振興”相關情況。
據介紹,為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全省檢察長會議要求,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職能,甘肅檢察機關自2022年3月起開展了為期兩年的“檢行合力共助鄉村振興”專項活動,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法治保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優質檢察產品。
專項活動開展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受理涉農領域案件線索6300件,立案6207件,履行訴前程序公益訴訟5656件,提起公益訴訟433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61件。
提高站位,強化組織部署。專項工作開展初期,省檢察院與省農業農村廳以廢舊農膜整治為切入點,聯合8個市州開展監督和整治活動,為各地區專項活動起好頭,筑平臺。各市、縣檢察院相繼召開專項行動專題部署會,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張掖市檢察院制定《充分發揮檢察職能 服務保障鄉村振興實施意見》,引領、指導全市檢察機關結合地域特點開展涉農小專項,全方位推進專項活動;慶陽市檢察院將專項工作作為全市檢察機關重點工作任務明確落實,將“公益訴訟助力鄉村振興專項監督”與“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活動深度融合,緊盯農村“居”“食”“耕”等突出問題確定監督重點,共辦理涉農領域公益訴訟案件681件,有力助推了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結合實際,有序推動專項。三級院按照省檢察院《通知》要求,認真研判分析本地涉農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在省檢察院確定的七個重點監督方向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開展符合本地特點的“小專項”行動,辦理了一批質效較好的案件。武威市檢察院在對部分鄉鎮面源污染、基本農田閑置撂荒問題全面分析研判,開展“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撂荒地整治”等涉農專項活動,推進農田保護、農產品質量和農村食品安全,著力提升鄉村宜居水平,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共立案涉農公益訴訟案件399件,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地6處,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25.7公里;挽回、復墾被非法改變用途和占用的耕地893畝;督促清除處理違法堆放的各類生活垃圾652.2噸;督促回收和清理生產類固體廢棄物646.9噸;督促關停和整治違法養殖場3個,專項活動成效明顯。
注重協調,凝聚監督合力。三級院對內強化協作配合,落實案件線索移送;對外加大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協調,切實落實信息交流、案件通報、聯席會議等常態化協調聯動機制,形成與行政機關的監督合力。通過辦案推動相關部門進一步厘清行政主管、監管職責,對保護機制不健全、監管漏洞等問題,依法向監管部門提出檢察建議,推動完善管理機制,堵塞監管漏洞,促進訴源治理,確保行政主管、監管部門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省檢察院綜合研判省自然資源廳移交新增亂占耕地建房問題線索204件,逐條梳理建立臺賬并分解到各地區,各地充分調查核實后依法立案辦理亂占耕地案件108件。慶陽市檢察院加強與生態環境部門、水務部門、林草部門的溝通協調,聯合市財政局等9部門出臺了《慶陽市公益訴訟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將長期滯留法院執行賬戶的100余萬元公益訴訟損害賠償款全額上繳財政,有效破解了公益訴訟資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難題。與市林長辦、市公安局會簽了《建立協作配合工作機制助推林長制深入落實的意見》,構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林草資源管理新機制;靜寧縣檢察院聯合縣法院、縣公安局等十個部門制定出臺《關于加強“靜寧蘋果”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司法綜合保護的意見(試行)》。市檢察院在督促靜寧縣政府完成14家磚瓦輪窯企業拆除工作的同時,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更加環保、節能的生產技術和工藝。
多措并舉,提升辦案質效。積極踐行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的司法理念,把辦案作為鄉村治理的有力抓手,運用多種辦案形式,敢于以“訴”的確認體現司法價值引領要求。榆中縣檢察院針對尾菜利用轉化率低、無害化處理不到位,導致大量殘次蔬菜和蔬菜加工處理時產生的尾菜傾倒堆放在田間、地頭、山溝、河道內,產生滲出液和惡臭氣體,腐爛變質造成嚴重污染環境的問題,以訴前磋商、“回頭看”、提起訴訟多種形式有效促進當地政府出臺文件治理尾菜回收難、處置難問題,以實實在在的辦案成效助力鄉村治理,推動高原夏菜產業綠色發展;武威市涼州區檢察院針對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過程中在河道內開挖地溝鋪設輸水管道和圍墾擠占河道問題,通過實地勘驗、調取相關資料等方式,形成河道及周邊自然地形地貌圖、河道劃界圖、項目施工圖及施工前后現場照片及督辦整改通知、磋商會議記錄等扎實證據,對經過磋商并制發訴前檢察建議后仍未全面履職的相關行政機關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并就一審不當裁判提起上訴,經二審法院依法審理,支持了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
統籌推進,實現多贏共贏。全省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注重源頭治理和協同治理,實現推動問題解決與保護利用并重。迭部縣檢察院會同相關部門針對扎尕那農林牧復合系統成功申報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后當地旅游業蓬勃發展,游客呈井噴式增長,在給當地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也產生新的生態保護壓力和環境保護問題,堅持系統化、多領域持續監督,著力解決基礎薄弱、保護意識滯后、監管部門多、行政主體復雜等綜合問題,實現區域保護長效長治。平涼市兩級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專項監督行動為抓手,針對古樹名木保護存在的問題,以個案辦理推動類案監督,切實履行公益訴訟監督職能,與市林長辦就起草《平涼市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和重大案件線索等進行會商,明晰監管職責,推動相關部門通力協作,構建古樹名木保護長效機制,實現生態資源保護系統綜合治理。
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和使命,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需要法律的力量來保障和推動。全省檢察機關將以此次專項活動為契機,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嚴標準依法能動履職,持續服務鄉村振興,為建設幸福美麗、安居樂業的新農村貢獻綿薄之力。

甘肅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副主任 黃濤
黃濤通報了全省檢察機關辦理的9件“檢行合力共助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甘肅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副處長 周海龍
本次新聞發布會邀請了新華社、檢察日報、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中國甘肅網、甘肅法治報等媒體記者參加。
媒體都關心哪些內容呢?
現場直擊
↓↓↓

@甘肅法治報記者:從前面介紹中我們了解到,近兩年全省檢察機關依法能動履職,與農業農村部門溝通聯動,以公益訴訟監督推動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落實,請問專項監督活動對全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起到了哪些作用?取得了哪些成效?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小平:2022年開始,省檢察院在全省啟動開展檢察公益訴訟助力鄉村振興專項監督活動,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主動入位,密切配合,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省檢察院、省公安廳制定印發《關于加強農業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工作的實施意見》,及時提供工作資料和問題線索,聯合開展調研摸排,攜手推進專項監督活動走深走實。活動開展以來,全省各級檢察機關聚焦耕地保護、廢舊農膜污染治理等群眾關注度高的重點問題,高質高效辦理了一批公益訴訟案件,推動農業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實現新突破。2023年,全省一產增加值增長5.9%,居全國第4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131元,增長7.9%,增速全國位次再進4位。此次專項監督活動的開展對于我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入的,也進一步夯實了農業強省建設的制度保障。下面,我從4個方面作具體介紹。
糧食安全方面。針對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連續多年共同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印發《檢察公益訴訟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項工作方案》,合力推進撂荒地整治,推動形成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1+1+3”政策法規體系,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質效明顯提升,糧食面積連續穩定在4000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突破1200萬噸大關后連年穩步增加,2023年達到1272.9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種業振興方面。聯合召開全省檢察機關種業司法保護工作推進會,出臺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假冒侵權行為等政策文件,制定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行動等方案,各級檢察機關積極推進種業司法保護,加大侵權案件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為種業振興行動營造了良好法治環境。全省玉米制種面積達到165.5萬畝,產種量6.8億公斤,占到全國總用種量的55%;馬鈴薯種薯面積46.7萬畝,生產種薯91.4萬噸、原原種15.5億粒以上。
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聚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聯合開展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加大風險監測頻次和監督抽查力度,常態化巡查檢查,全面強化農獸藥管理、經營和使用,累計出動監管執法人員24.2萬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主體19.2萬多家次,開展農殘速測82萬多批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化行動,大力推進農業綠色標準化生產,全省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達到2290個,“甘味”品牌成功實現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百強榜三連冠。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以落實省檢察院關于農膜回收利用檢察建議為契機,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集中整治提升工作,突出源頭防控、政策帶動、部門聯動,建立農膜回收利用部門聯合監管執法工作機制,深入推進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地膜科學使用回收等重點項目,培育回收利用企業 132 家,建成回收網點 1703 個,2023年全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達85.16%,提前 2年實現國家“十四五”末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 85%的目標任務。2023 年 9 月,農業農村部在我省榆中縣召開全國農用地膜污染防治工作推進會。同時,舉一反三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尾菜處理率達54.7%,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9%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0%。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農業強省建設目標,進一步加大與省檢察院等相關部門協作力度,探索建立涉農領域公益訴訟協作長效機制,加力推進農業農村領域“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重點任務落實,真抓實干,善作善成,不斷開創隴原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局面。

@視聽甘肅記者:我省檢察機關對進一步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服務“三農”工作促進鄉村振興,下一步有哪些計劃和打算?
甘肅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楊波:檢察機關將認真落實最高檢《關于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服務“三農”工作促進鄉村振興的通知》要求和省委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全力做好檢察環節各項工作。
提升政治站位,主動對接重大戰略實施。全力做好服務鄉村振興工作。認真落實中央、省委部署,找準法律監督與“三農”工作的結合點、著力點,將公益訴訟工作融入黨委政府鄉村治理建設的謀劃和推進中,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發展思路、產業規劃,增強公益訴訟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提供更加高質、高效、暖心的檢察服務。
突出監督重點,努力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質效。把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體現在公益訴訟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實踐中,主動加強與涉農行政機關、社會組織協作聯動,凝聚檢察機關和農業農村部門的工作合力,把加大耕地保護、著力改善人居環境、督促整治制造、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等作為監督重點,依法督促行政機關履職,維護農村群眾切身利益。
積極拓展案源渠道,重視媒介宣傳引導。調動公眾參與積極性,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媒介積極征集涉農公益損害問題線索,及時高效關注民生要點、痛點,做到公益訴訟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以案說法普法,提升公眾認可度和群眾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