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檢察日報二版刊發《擦亮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甘肅古浪:公益訴訟守護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檢察日報》截圖
【習近平總書記到甘肅考察】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古浪縣等地考察時強調,要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信心,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團結一心,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深化脫貧攻堅,加快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的時代篇章。
金秋九月,秋意濃濃,豐收的喜悅彌漫在古浪大地。
甘肅省古浪縣曾是甘肅省的深度貧困縣。如今的古浪,一幅幅“山鄉巨變”的宏偉畫卷在河西走廊鋪開,正在向著生態美、產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現代化新農村穩步推進。檢察機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以公益訴訟檢察的能動作為努力守護一方水土。
治理“白色污染”守護基本農田
“現代化新農村的建設需要集全民之力接續奮斗。”古浪縣檢察院檢察長張超介紹,該院在開展基本農田保護專項行動時發現,轄區部分鎮村組耕地的田間地頭棄置了大量廢舊農膜,不僅給農村耕地保護帶來不利影響,還對人居環境造成了污染。
對此,古浪縣檢察院在立案調查后,依法向相關鎮政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及時開展整治工作,清理各類廢舊塑料農膜、棚膜等垃圾160余噸。
為確保農田“白色污染”得到長效治理,檢察機關還與鎮政府一道完善農膜回收相關規章制度,并聯合開展法治宣傳,指導農戶科學處置農業廢棄物,確保廢舊農膜應收盡收,防止造成農業面源污染。
據了解,近年來,武威市檢察機關針對基本農田保護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截至目前,武威市檢察機關對涉及農田保護公益訴訟立案87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86份。
清理河湖“四亂”保障山清水秀
2019年年初,古浪縣檢察院干警在走訪時發現,旱石河河道某段堆放了大量塑料袋、編織袋等生活垃圾以及磚塊水泥板等建筑垃圾。
針對這一問題,古浪縣檢察院迅速組織力量開展調查,其間,還發現相關鄉鎮轄區河道內堆放有數量不等的建筑垃圾,不僅破壞了河道生態環境,而且給河道行洪造成安全隱患。對此,該院及時向鎮政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行河道監管職責,組織開展河道清理工作。
然而,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單位對河道內堆放的生活垃圾進行了覆土掩蓋,卻并未清理建筑垃圾,在河道內傾倒建筑垃圾的現象仍時有發生。為確保轄區生態環境免受侵害,該院報經上級檢察院批復同意后,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同年12月,法院經審理后,判決責令鎮政府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繼續組織清理河道內的生活、建筑垃圾。法院判決后,鎮政府積極履職,申請專項資金用于河道清理,并研究出臺了河流保護長效機制。
武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會地帶,年平均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是全國最干旱缺水的地區之一。武威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負責人李旭峰告訴記者,自最高檢部署“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以來,該市檢察機關以守護鄉村美好生態環境為目標,以服務生態環保“十項舉措”為抓手,全面清理整治全市河湖流域管理范圍內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等“四亂”突出問題。
據統計,截至目前,武威市、古浪縣兩級檢察院共制發涉河流保護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14件。收到檢察建議后,被建議單位均高度重視,全部完成整改任務。
破解管理缺位守護英烈榮光
古浪縣西路軍烈士陵園是一個承載著無數先烈歷史榮光的烈士陵園,埋葬著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與河西馬步青部血戰古浪峽陣亡烈士的遺骨。
2020年5月,甘肅省檢察院與武威市文物局在對古浪縣開展的文物保護專項行動進行督導調研時,實地查看了古浪縣內文物保護現狀,發現古浪縣西路軍烈士陵園未得到有效保護。
案件線索交由古浪縣檢察院辦理后,該院迅速成立辦案組,經調查取證及專家現場評估認為,西路軍烈士陵園周邊環境問題對古浪戰役紀念館整體形象造成了影響,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損害。
經調查了解后,檢察機關及時立案審查,并向該縣文物局、自然資源局、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相關單位積極配合,制定切實可行的修復措施,修復烈士陵園周邊生態環境。
案件辦理期間,古浪縣檢察院多次與相關部門召開現場會議,就檢察建議的整改、落實提出意見,同時協調邀請省自然資源廳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方面的專家現場指導,幫助制定環境治理和修復方案。
經過多方努力,修復工程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如今的西路軍烈士陵園兩旁郁郁蔥蔥的楊柳樹茁壯成長,綿延在周邊的祁連山綠草如茵,以一派蓬勃的生機守護著烈士的英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