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6日,法治日報三版刊發《“檢察藍”為“隴原綠”增添法治底色——甘肅檢察全力推進公益訴訟守護生態安全》。

《法治日報》截圖
祁連山綿延上千公里,不僅用雪山融水哺育了河西走廊,又恰似一道天然屏障,以不屈的姿態阻擋了巴丹吉林、騰格里兩大沙漠南侵,守護著青藏高原乃至“中華水塔”三江源的生態安全。
近年來,甘肅省把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全力開展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修復,凝聚起綠色發展的寶貴共識。
甘肅省檢察機關主動圍繞服務保障全省生態保護工作大局,部署開展“加強法律監督促進綠色發展”“全力推進公益訴訟”等專項重點工作,在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治理中充分發揮懲治、監督、保護檢察職能作用,用“檢察藍”為“生態綠”增添濃重底色,讓法治成為守護生態安全的堅強后盾。
加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
大道爾吉鉻礦礦山開采于20世紀70年代,位于甘肅省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數十年的亂采亂挖,破壞了附近生態環境。
為適應祁連山生態安全保護形勢要求,甘肅省檢察機關進行機構重設和管轄調整,專門成立祁連山林區人民檢察院,重點打擊破壞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案件。該院成立后辦理的第一起公益訴訟案件,就是針對大道爾吉鉻礦礦山長期未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對保護區管理主體單位——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行政不作為發出檢察建議。
檢察建議送達后,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及時發函督辦,由縣政府通過先行墊資招投標的方式完成生態環境問題整改。
“公益訴訟以其督促、協同、兜底的職能定位,即可以通過行政案件督促履職,促進行政執法機關積極作為。”甘肅省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負責人談到祁連山生態問題時說,檢察機關可以在辦理涉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中適時介入,嚴格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楊某在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非法捕獵、殺害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刑事犯罪,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平衡,造成國家珍稀野生動物資源損失,判令其賠償國家野生動物資源損失36.5萬元。”在這起由甘肅省人民檢察院林區分院提起的破壞生態環境刑事案件中,檢察機關依法及時引入公益訴訟,運用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檢察手段,有效促進犯罪預防和生態修復,法院當庭判決支持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
據悉,甘肅省檢察機關近年來辦理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件數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共立案6611件,履行訴前程序5894件,提起公益訴訟483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47件、民事公益訴訟65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371件。
引入恢復性司法理念
“當時剛把紙點燃,一股風吹來,嘩的一下就全著了,瞬間蔓延成了大火。趕來的鄉親們撲救了好幾個小時才把火撲滅?!被叵肫饍赡昵霸诹值乩锛赖鞎r引發的大火,賈某至今心有余悸。
在這起失火案中,林區過火面積達147.2畝。火災發生后,賈某向甘肅省鎮原縣公安局森林派出所自首,考慮到當時正是植樹季節,未等案件審理和判決,他就主動在失火區域栽植了高70厘米的油松樹苗2.4萬余株,并承諾履行管護義務3年。
“我們把被告人補植復綠作為提出從寬量刑建議的前提。如在賈某失火案中,本人主動認罪并積極補植復綠,簽訂了認罪認罰具結書,我們據此提出從寬的量刑建議,法院最終完全采納?!鞭k理此案的子午嶺林區人民檢察院辦案檢察官介紹說,過去,都是案子判了,被告人也受到了應有懲罰,可是林子被毀,荒山依舊,受損的生態環境得不到修復?,F在,這一情況正在逐漸發生改變。
兩年多過去了,賈某帶著家人一直精心管護林地,用三輪車運水澆灌樹苗,還在起火前本無樹木的山坡上全部栽種了樹苗,如今被過火的荒山重新披上綠色。
甘肅省檢察機關將恢復性司法理念引入到具體案件中,以環境修復、生態治理為目標,積極跟進監督整改落實情況,做好公益保護“下半篇文章”。
據悉,甘肅省檢察機關在全省共建立9個集生態司法修復、法治宣傳、警示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生態修復基地,從而達到生態環境“異地補植、恢復生態、總體平衡”的司法修復效果。
截至目前,全省檢察機關共辦理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483件,請求侵權人賠償生態環境公益損害賠償資金4.4億余元,已使用生態環境公益損害賠償資金3.1億余元,共通過辦案督促修復被損毀的林地、耕地、濕地、草原6.6萬畝。
創新機制形成保護合力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思維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偉大變革,需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甘肅省檢察機關創新多項制度機制,致力于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公益訴訟解決方案,形成司法保護合力。
“辦理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一定要尊重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的地位作用,加強溝通協調,才能達到雙贏多贏共贏?!苯眨經鍪腥嗣駲z察院檢察長李郁軍作為案件主辦檢察官,帶領辦案團隊辦理了一起淘汰落后產能行政公益訴訟案,以訴前磋商的方式事先與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充分溝通協調,督促履職訴前檢察建議發出后,涉案的14家磚窯企業均提前完成淘汰關停、土地恢復工作。
多年來,肅南縣農牧民有采食發菜、鎖陽、雪蓮等野生植物的習慣,并季節性采挖冬蟲夏草,對草原植被及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肅南縣人民檢察院聯合行政部門,開展了為期一年的守護生態屏障清源專項行動,保障祁連山國家公園內野生植物資源休養生息。
據悉,甘肅省檢察機關主動加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和草原、公安等行政機關的溝通協調,與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廣泛建立協作配合、信息共享和線索移送等工作機制,共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鑒于生態環境保護有跨區域等特點,甘肅省檢察機關積極探索省際合作,先后與青海、四川、陜西、西藏等省區建立跨區劃檢察公益訴訟聯動機制,共同加強對祁連山、黃河上游、秦嶺、青藏高原等的生態司法保護。
為推動解決公益侵害鑒定難問題,甘肅省檢察機關成立了檢察機關西北首家生態環境檢測實驗室,建立由27家檢測鑒定機構、468人組成的公益訴訟鑒定機構和技術專家庫,積極向“外腦”專家借智借力,進一步提升辦案公信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