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檢察日報頭版刊發新聞《兼聽則明,讓公平正義經得起圍觀——第三屆新時代檢察工作論壇側記》。
《檢察日報》截圖
黃河之畔,秋期如約。10月15日,第三屆新時代檢察工作論壇在蘭州召開,本次會議聚焦“檢察聽證——讓公平正義可見可感”這一主題。聽證,是為了做到“兼聽”,避免“偏信”,以程序正義促實體公正。這項制度開展得如何?怎樣更好發展?這次會議中,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人民監督員,律師及全國各級檢察機關人員等近200名代表切磋論鑒,交流心得,共同推進新時代檢察聽證工作科學發展。
實踐出真知——檢察聽證效果如何?
真正的公平正義,不是司法機關和辦案人員“自我感覺”的公平正義,是人民群眾能夠切實感受到的公平正義。檢察聽證,正是讓公平正義可知可感可觸的一種辦案方式。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指出,要以“如我在訴”的境界和“求極致”的精神扎實規范推進檢察聽證工作。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全國檢察機關組織聽證2.9萬件,是2019年的10.8倍,聽證后矛盾爭議的化解率為83.7%。今年,最高檢黨組又把檢察聽證作為檢察為民辦實事的重要措施之一,22個省市已經實現了三級檢察院聽證全覆蓋,聽證員參加檢察聽證會15.6萬人次。
對這個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范鵬十分肯定:“檢察聽證工作是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也是檢察工作的創新和拓展,有利于促進解決長期申訴、上訪的疑難案件。有的案件社會關注度高,群眾關切,辦好一個聽證案件,就是一次生動的普法課,促進社會治理。”他表示,愿意更深入了解并參與到檢察聽證中來。
如果說數據是宏觀體現,上午發言的四位省級檢察院檢察長則用豐富的實踐經驗作出了更具體的闡釋。甘肅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朱玉介紹,蘭州、白銀、平涼等地制定了聽證實施辦法和聽證程序細則等制度規定,把“四大檢察”“十大業務”中可能引起爭議、有社會價值的案件全部納入聽證范圍,細化了聽證的程序和相關要求,使聽證成為檢察機關的常態化辦案方式。2020年以來,甘肅省三級院檢察長主持聽證245次,副檢察長主持聽證872次。
針對辦案中發現的社會治理難題,檢察聽證進一步厘清了職責權限,爭取各方面支持,讓雙贏多贏共贏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河北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丁順生介紹了一個案例:石家莊市欒城區檢察院針對盲道被侵占的問題,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以及殘聯、城管、住建等部門參加聽證,研究確定解決辦法,為視覺障礙者打通暢行無阻的“綠色通道”。通過聽證,架起了人民群眾和檢察機關溝通的橋梁。
檢察聽證只能在室內舉行嗎?黑龍江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高繼明介紹的兩個案例刷新了大家的認識。大慶市薩爾圖區檢察院針對一起盜竊油田物資的案件,將檢察聽證舉辦在油井旁,既使當事人觸景生情深刻懺悔,又對周邊頻發的盜竊油田物資犯罪起到了震懾和警示作用。佳木斯市湯原縣檢察院將檢察聽證搬進“田間地頭”,既為身體不便的當事人提供便利,也使對該案高度關注的廣大村民得到安撫。
“傳統的檢察開放活動是單向性的,人民群眾的參與度、體驗感有限。檢察聽證以個案切入,通過讓各方集中、充分表達意見,使聽證參與人、旁聽人員同步體驗實現公平正義的全過程,增強檢察機關向社會開放的深度和廣度。”在四川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馮鍵看來,實踐中,開展檢察聽證工作,需要解決好三個問題:理解檢察聽證的價值功能、探索完善檢察聽證的方式方法、持續深化檢察聽證的規范化發展。
這些不僅僅是檢察機關關注的問題,也是專家學者、人民監督員、律師等各方人士關注的焦點。趁熱打鐵,在四位檢察長發言結束后,一場檢察聽證“四人談”緊接著開始了。
“四人談”——檢察聽證面面觀
“檢察聽證制度的適用范圍呈現不斷拓展的趨勢。最引人注目的發展是2020年《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定》的出臺使得檢察聽證工作走向了規范化、統一化、普遍化的道路。”“四人談”一開始,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熊秋紅梳理了這項制度的發展脈絡,在她看來,檢察聽證正在成為我國檢察機關履職方式的一個標識性概念,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是深化檢察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參加“四人談”的嘉賓還有北京中燦律師事務所主任榮鳳琴,天津市檢察院人民監督員田霖和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廳長徐向春,幾位嘉賓都有參加檢察聽證的經歷。
“這樣的制度安排讓深陷在申訴、控告‘迷霧’中的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作為從業36年的執業律師,榮鳳琴以律師聽證員身份,參與到最高檢第十檢察廳開展的檢察公開聽證活動中,近距離、全面地了解了檢察聽證工作情況。
“我參與的檢察聽證案件有20余起,從基層院到最高檢都有過。”天津市檢察院人民監督員田霖也是一名律師,他認為,檢察聽證是一個充分調動發揮各界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的舞臺,有利于促進檢律關系。
兩位嘉賓的切身經歷讓在場的人感受到了檢察聽證制度的功能和價值,而制度來源于實踐。近年來,最高檢第十檢察廳辦理了很多聽證案件,該廳廳長徐向春作為多次聽證會的主持人感受更為深刻:“整個聽證過程中,釋法說理是目的,貫穿于聽證的全過程。”
然而,司法實踐中也出現了為聽證而聽證的情形,如何避免湊數聽證?與會代表紛紛支招。“檢察機關應當及時制定有關聽證的請示報告、定期檢查、考核及反饋等制度機制,制定的制度機制應當適用于檢察聽證的所有參與人。”榮鳳琴提出。
如何提高聽證的質和效?“聽證員的選擇非常重要,一般五名聽證員里必須至少有兩到三名從事法律工作的,才能發表專業意見,充分釋法說理。此外還要保障聽證員的閱卷,聽證前承辦檢察官與聽證員進行充分溝通,聽證中尊重評議過程和評議意見。”徐向春從實操層面介紹了檢察機關的工作。
聽證員作為“局外人”,往往會獲得當事人更多信任。如何發揮中立第三方的作用,起到矛盾化解的效果?榮鳳琴和田霖兩位嘉賓通過講述親身經歷的案件,把參會人員帶入了聽證的氛圍,更讓大家感受到,作為聽證員,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強烈的責任感和理性平和的心態。
還未從幾個故事中走出來,“四人談”已經接近尾聲,意猶未盡之余,更多問題將在司法實踐中作更深入的探討。
切磋論鑒——在實踐中探索完善
一天的議程十分緊湊,下午進行的是研討環節,13位來自全國檢察系統的代表分享了檢察聽證工作中的經驗和心得,同時還邀請了三位嘉賓進行現場點評。
在第一單元中,上海市金山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譚塵等五位代表圍繞“提升檢察聽證質效,實現‘三個效果’有機統一”的主題展開,分享各自經驗。最高檢專家咨詢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刑法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仁文教授從專業角度出發作了點評:“檢察聽證是檢察機關在新時期參與社會治理的一種專業活動,也是一種司法活動、具體的辦案活動,是體現檢察理論研究的一個契機,要開展檢察探索,從上到下、從下到上,系統內外,積極推進和穩妥推進要有機結合。”
良好的效果、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制度的保障。進入第二單元“加強檢察聽證規范化,更好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研討,氣氛更加熱烈。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刑訴法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衛躍寧聽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檢察院副檢察長韋震玲等四位代表的發言后表示,聽證制度體現了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結合,有的檢察院已經制定了自己的實施細則,從程序公正促實體公正,積極解決聽證中遇到的問題。
對于檢察聽證,最高檢倡導“應聽盡聽,需聽盡聽”。在第三單元 “推進檢察聽證全覆蓋,切實提升司法公信力”中,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檢察院代檢察長潘玉茹等四位代表為如何實現檢察聽證全覆蓋建言獻策。“在民族地區踐行檢察聽證全覆蓋,不僅彰顯了群眾之事無小事的司法情懷,更是在民族地區落實黨中央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寫照。”蘭州大學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拜榮靜同時建議,把在少數民族聚集區實行“少數民族語言+檢察聽證”的模式進行經驗總結和適當推廣。
檢察聽證,正在逐步走進大眾視野。“一些長期信訪案件,如何能結合法、理、情,做到案結、事了、人和?檢察聽證是在法律框架內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最高檢倡導應聽盡聽,這也是老百姓所期所盼。”了解了不少檢察聽證案例后,讓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工商聯副主席、膜材料與膜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甘肅朗乾環境科學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剛感受頗深的是,檢察工作如此貼近群眾,如此“接地氣”,他建議,要用好檢察輿論宣傳陣地,講好檢察故事,讓更多群眾了解檢察聽證,與檢察機關形成雙向良性互動。
正如代表所言,一件件檢察聽證,關聯著一個個家庭的幸福生活。“如果沒有檢察機關,我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住上新房。今天的聽證會,讓我心里感到特別溫暖。”這是一名檢察聽證申請人在最后陳述時說的話,他說出了百姓的心聲,更提振了檢察機關工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