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9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檢行合力共護多彩甘肅”新聞發布會,向社會通報全省檢察機關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檢察監督工作相關情況、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監管等有關工作情況,并發布6件生物多樣性保護檢察監督典型案例。甘肅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楊波,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文璽,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張如海,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副主任黃濤發布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新聞發言人劉曉文主持發布會。

甘肅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楊波
楊波通報了全省檢察機關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檢察監督工作相關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野生動植物作為生物多樣性和自然生態系統的主體,在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17年以來,甘肅省檢察機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切實發揮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加強刑事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在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方面的協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監督效果。刑事檢察方面,以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批準逮捕92人,提起公訴338件531人;以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批準逮捕6人,提起公訴232件307人。公益訴訟檢察方面,共立案822件,發出檢察建議413件,提起公益訴訟345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17件,民事公益訴訟59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69件,所辦案件既包括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也包括重點濕地、國家公園生態環境保護,起到了良好的監督效果。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全面提升認識 明確監督重點
全省檢察機關把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融入檢察工作大局謀劃部署,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服務保障省委、省政府《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實施,積極參與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行動,以強化生物多樣性的檢察監督主動服務“生態立省”戰略實施。監督重點突出三個方面:一是辦理野生動植物保護案件;二是辦理生物棲息地(濕地、國家森林公園)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案件,并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三是結合省情,突出青藏高原、黃河流域、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的監督保護力度。通過全面履行檢察監督職能,著力發揮甘肅檢察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治護航作用。
提升監督能力 凝聚保護共識
為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提升監督能力,在全省檢察系統深入組織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等法律法規,并積極借助“外腦”提升專業化監督水平,蘭州市檢察院與蘭州大學建立了專家合作機制,聘請全國野生動物保護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教授提供專家意見,提升專業化監督水平。全省各級檢察院主動邀請公安、林草、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等單位,以及鄉、鎮政府、街道、社區運用多種形式聯合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活動53場(次),現場解答關于野生動植物保護方面的法律問題,增強群眾的野生動植物辨識能力和法律意識,提高群眾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自覺性,形成了保護野生動植物的良好社會氛圍。
打擊保護并重 提升監督質效
全省檢察機關加大對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特別是對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辦案力度。酒泉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涉及雪豹、金雕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鵝喉羚、紅隼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隴南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涉及金絲猴、麋鹿、麂子等野生動物;林區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涉及野生牦牛、藏野驢、西藏山溪鯢、紅豆杉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在追究違法犯罪責任的同時,運用公益訴訟方式強化野生動物資源及棲息地生態損害賠償責任。加強同行政機關的聯動協作,提前介入危害野生動植物行政處罰案件,對公安機關辦理的危害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違法犯罪案件,及時跟進調查取證,為后期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奠定堅實基礎。白銀市檢察院制定《野生動植物、森林、水源案件辦理同步審查機制》,刑檢部門在辦理相關案件時,同步移送公益訴訟部門開展審查,啟動民事或刑附民公益訴訟程序,共辦理生物多樣性案件線索55件、立案55件、提起訴訟41件;武威市檢察機關加大對鎖陽、沙蔥等野生植物采掘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共辦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1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3件,以實際行動助力改善武威荒漠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辦理案件過程中,更加注重落實“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理念,拓展保護模式。平涼市、慶陽市檢察機關分別與市、縣(區)有關單位共同建立了生態環境修復基地,探索開展替代性修復;臨洮縣檢察院辦理的“保護洮河濕地公園系列公益訴訟案”,使得昔日“亂河灘”成為了今朝“生態園”,2019年洮河濕地公園成功列入了“中國森林氧吧”榜單。
開展專項監督 打造亮點品牌
結合工作重點,在全省范圍部署開展“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監督活動,依法懲治破壞生態環境及野生動物資源行為;聯合省水利廳部署開展“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特別是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司法保護制度化、常態化。各地也因地制宜,開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專項活動。蘭州兩級檢察院結合蘭州市實際情況,依靠公益訴訟大數據平臺著力深挖生物多樣性案件線索,以“生物資源”受到侵犯為突破口,先后確定了“野生動物非法買賣”“黃河流域濕地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等多個小專項的辦案方向,辦理了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件;定西市檢察機關協同公安、林業、生態環境、國土資源等部門開展“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專項活動”;甘南州檢察機關開展“黃河上游(甘南段)水源涵養地草原生態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專項監督活動”;林區檢察機關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祁連山國家公園七部門首次聯合巡護活動”。
強化機制建設 促進系統治理
積極踐行“在辦案中監督、在監督中辦案”的司法理念,把辦案作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有力抓手,堅持問題導向,促進系統化治理,以檢察全方位監督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序開展。省檢察院與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等五部門會簽《關于建立服務保障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檢行協作配合機制的意見》,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全省各級檢察機關通過辦案進一步厘清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行政主管部門的主管、監管職責,對保護機制不健全、監管漏洞等問題,依法向監管部門提出檢察建議,推動完善管理機制,堵塞監管漏洞,促進訴源治理。金昌市金川區檢察院與相關部門會簽了《金川區林業草原刑事案件和林業草原行政處罰案件生態修復實施方案》;張掖市檢察院與市林草局、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會簽了《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協作機制意見(試行) 》,建立破壞祁連山野生動植物公益訴訟線索信息共享、線索移送、案件督辦等機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各地檢察機關還積極探索開展跨區域協作機制。酒泉市檢察院、肅州區檢察院、阿克塞縣檢察院分別以市級、縣級為單位,與新疆巴音郭楞、西藏那曲、青海格爾木等四省四市九縣簽訂《關于建立阿爾金山及周邊區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跨區域檢察協作機制》。
發揮磋商作用
實現雙贏多贏共贏
全省檢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最高檢提出的將“監督”變成“幫助”,實現“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能過程中,促進行政機關做到依法、嚴格、規范履職,共同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健康有序發展,促進檢察機關與行政部門良性互動。在加大司法保護的同時,更加注重源頭治理和協同治理,實現檢察監督、行政執法、棲息地保護等各部門、各方面、各環節齊發力,打出生物多樣性保護組合拳,達到了雙贏多贏共贏的工作目標。洮河林區檢察院與轄區三個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會簽《關于在公益訴訟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就公益訴訟信息共享、線索移送、聯席會議、司法與林政執法銜接等工作機制進行了探索;小隴山林區檢察院與小隴山林業保護中心、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小隴山森林公安局、小隴山林區法院召開聯席會議,建立小隴山公益訴訟專項活動工作協作配合機制,共同應對解決生態環境領域涉及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等。
檢察機關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代表,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類和自然和諧共存,依法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生態環境,既是神圣職責,也是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今后,全省檢察機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要求,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切實深化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及省委實施意見,依法能動履職,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嚴標準,全面做好生物多樣性檢察保護工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貢獻檢察力量!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劉文璽
劉文璽向大家重點介紹甘肅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監管等有關工作情況。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下,在生態環境部的指導下,認真履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組織協調監管職責,生態保護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監管制度得到落實,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得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取得了較大成效。
持續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監管
目前,全省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共有233個,總面積為990.7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23.27%。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余種,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9種,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10種,省生態環境廳連續6年組織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的監督工作,查處一批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問題,督促進行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確保了自然保護地生態安全。據監測評估顯示,祁連山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循環能力全面提升,開展了最嚴格的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保護水平、生物多樣性保護及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不斷上升。實現了祁連山生態環境“由亂到治”“由治到美”“由美到效”的轉變,為美麗祁連山建設奠定生態基礎。
持續推動政策法規制度體系建設
先后制定出臺《甘肅省自然保護區條例》《甘肅省濕地保護條例》《甘肅省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啟動了《甘肅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草案)》的起草等工作,開始編制《甘肅省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2022-2030)》,為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指導遵循和堅實保障。
持續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管
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總面積1254.51萬公頃,占甘肅省總面積的29.46%,其主要生態功能為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冰川保護。通過保護和監管,鞏固和擴大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優化了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推進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筑牢生物多樣性保護底線和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持續加強生態調研和評估
省生態環境廳啟動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工作,開展研究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服務功能評估,建設區域生物多樣性數據庫,分析調研生物多樣性優先區典型生態系統、重點物種本底情況,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為維護生態平衡和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有力保障。
持續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
自2017年以來,全省共60多個市州、縣區和礦山企業開展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有11個地區獲得生態環境部命名。通過示范創建工作,在全省樹立了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樣本,提升了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今年,全省開展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評選工作,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創建工作體系,在國家命名的基礎上,命名一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進一步推進全省生態文明建設。
持續提升公眾生態保護意識
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結合“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6·5世界環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多途徑、多方式向公眾普及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和知識。廣泛宣傳“多姿多彩 生態甘肅”,以多樣生物、多彩姿態印證甘肅的生態之美和自然之美,展示甘肅自然風貌和生態魅力,建設美麗甘肅。
下一步,將會同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安排部署和生態環境部的要求,全面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大監督力度,嚴厲打擊破壞和損害生態的違法違規行為,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更豐富的生態產品,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做出貢獻。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 張如海

甘肅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副主任 黃濤
黃濤發布了全省檢察機關辦理的6件生物多樣性保護檢察監督典型案例。

甘肅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處處長、新聞發言人 劉曉文
本次新聞發布會邀請了新華社、中新社、檢察日報、央廣網、香港商報、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甘肅廣播電臺、中國甘肅網等媒體記者參加。
媒體都關心哪些內容呢?
現場直擊

@央廣網:請問生物多樣性具體含義是什么,具有哪些價值,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意義何在?
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張如海:生物多樣性通常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地球上所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遺傳多樣性指遺傳信息總和,是種內基因的變化,并反映在生物性狀的多樣性上。物種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現存的多種多樣生物,經過漫長進化過程而逐漸形成的。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多種多樣的生物適應于不同的自然環境,從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生態系統。
生物多樣性具備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生態效益方面,生物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態平衡,能夠抵抗自然災害、減少自然災害發生。在社會效益方面,生物多樣性保存了自然界千姿百態的生態環境和極為豐富的種質資源基因庫,是“自然博物館”,使得人類可以更準確地認識生物間的制約關系,研究合理的生態結構,應用于生產實踐,促進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在經濟效益方面,健康的生態系統和多樣的生態能創造出農業產值,自然觀光旅游也能帶來旅游收益。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對人類社會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香港商報:全省檢察機關發揮檢察職能服務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亮點和特點是什么,下一步檢察機關還將在哪些方面加強監督力度?
甘肅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副主任黃濤:近年來,通過檢察機關和行政機關的協同努力,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突出重點、集中發力。體現在重點辦理野生動植物保護、生物棲息地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案件,結合省情,突出青藏高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的監督保護力度。二是統一部署,展現特色。甘肅省檢察院統一部署、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特色專項活動。例如,蘭州市兩級檢察機關以“生物資源”受到侵害為突破口,先后確定了“野生動物非法買賣”“黃河流域濕地保護”“古樹名木保護”等多個小專項;肅南縣檢察院開展“守護生態屏障清源斷流”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采挖冬蟲夏草、鎖陽、肉蓯蓉等野生植物破壞生態環境犯罪行為等。三是協同共治、形成合力。辦理案件過程中,我們更加注重落實“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理念,拓展保護模式,加強與行政機關、專業機構、社會組織的協作配合,推動完善管理機制、堵塞監管漏洞,促進訴源治理,凝聚保護合力。
下一步,將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工作中更加積極發揮檢察監督職能,持續加大野生動植物犯罪的打擊力度,探索運用替代性修復等方式,讓已經形成的機制落實見效,協同行政機關常態化開展保護工作“回頭看”,并進一步擴大宣傳,增強人民群眾及社會各界的保護意識,凝聚最廣泛的保護合力。
來源:甘肅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政治部宣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