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甘肅省人民檢察院、甘肅省水利廳共同舉辦以“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通報水利廳和全省檢察機關專項行動的開展情況和成效,發布典型案例,并回答記者提問。省水利廳黨組書記朱建海,省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丁霞敏,省檢察院二級高級檢察官樊偉,省水利廳河湖處處長劉向榮,省水利廳河湖中心副主任魏宏慶出席新聞發布會并答記者問。發布會由省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宣教處處長常小銳主持。
新聞發言人
甘肅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 丁霞敏
甘肅省水利廳黨組書記朱建海
甘肅省檢察院二級高級檢察官樊偉
丁霞敏通報了全省檢察機關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有關情況。
全省檢察機關緊緊圍繞省檢察院黨組確定的“兩聚焦一結合”工作思路,把專項行動作為2019年檢察機關加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十項舉措”的重要內容和檢察機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抓手,與水利部門主動對接,將專項行動的范圍擴展到全省的江河湖泊、排洪溝道。省檢察院和省水利廳聯合下發了《“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全省逐級成立以檢察院、水務局、河長辦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分別聯合制定實施方案,厘清工作思路,確定責任主體和清理整治時限,推動專項行動有序開展。
檢察機關取得了哪些成效?
專項行動期間,全省檢察機關共發現涉河湖流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339件,其中水利部門移送403件,檢察機關履職中發現936件,立案950件,發出檢察建議855件,提起行政公益訴訟3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4件,依法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1件。通過辦案,全省檢察機關共督促清理污染水域面積730畝,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1420余公里,整改拆除違法建筑69251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25.6萬噸。
檢察機關是如何推進“四亂”治理的?
積極推動案件辦理。全省各級檢察機關堅持以辦案為中心,以群眾反映強烈和媒體曝光的“四亂”問題為重點,聯合水利部門、河長辦采取隨機抽查、主要河流沿河檢查、無人機巡查等方式排查“四亂”線索,建立問題清單,落實清單銷號制度,堅持整治一項、合格一項、銷號一項。通過辦案,全省檢察機關共督促清理污染水域面積730畝,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1420余公里,整改拆除違法建筑69251平方米,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25.6萬噸。
多舉措發揮法律監督職能。全省檢察機關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采取多種方式,推動長期存在的“四亂”頑疾問題的有效解決。如張掖市檢察院在專項行動中發現,黑河沿線群眾在河道范圍內開墾耕種,遂與臨澤縣自然資源局、水務部門及鎮政府積極協調溝通,督促相關部門明確河道界限和土地權屬問題。運用好檢察建議,提醒、督促、支持相關責任部門依法行政,共同破解黃河生態治理難題,針對“亂堆”“亂占”“亂建”“亂采”問題,分別發出檢察建議420件、208件、156件和71件,并積極跟進監督行政機關整改落實情況,做好公益保護“下半篇文章”。加強檢察建議監督效果,檢察機關通過公開集中宣告送達檢察建議,提高了相關行政部門的重視程度和責任意識,有效促進了依法行政、規范執法。發揮檢察機關公益起訴職能,對疑難復雜、解決難度大的問題,經與行政機關溝通,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定西市檢察機關辦理的行政公益訴訟起訴案件,使長期非法存在的涉案違章建筑被整體拆除,在社會上引起了良好的反響。對侵權行為人破壞生態的公益案件,通過提起民事或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依法追究侵權行為人的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積極探索“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的生態檢察新模式,在辦案中積極督促侵權行為人通過消除污染、補植復綠、替代性修復等方式恢復受損的生態環境。
積極推進協作配合。暢通與行政機關的協作配合機制。全省檢察機關不斷加強與水利部門的溝通聯系,建立重大情況通報、重大案件協商、移送督辦等銜接機制,開展聯合執法,共同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省檢察院與省河長辦、省水利廳加強定期聯系,將省水利廳移交的183件線索進行梳理,建立問題臺賬,移交各市州檢察院辦理。平涼市兩級檢察院與水務部門共同制定《辦理河湖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協作機制暫行辦法》。白銀市白銀區檢察院聯合區水務局出臺《關于在公益訴訟工作中促進法治水利建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
開展聯合巡查整治。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省各級檢察機關聯合各級水務部門、河長辦開展了聯合巡河工作,從中發現問題線索,并對已整改的問題組織“回頭看”,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效。如慶陽市檢察機關與市水務局聯合巡查河道182公里、巡查水域面積79畝,發現河湖“四亂”問題243個,立案74件,行政機關即知即改73件,聯合整治效果明顯。
多方位形成工作合力。全省檢察機關會同水務部門積極向地方黨委、人大專題匯報專項行動工作情況,爭取黨委、人大的領導和支持,天水、甘南等地黨委主要領導作出專門批示。各地通過報紙、網絡及檢察“兩微一端”等平臺廣泛宣傳報道專項行動的進展和成效,釋放保護生態環境、整治“四亂”問題的積極信號,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張掖、隴南、武威、平涼、臨夏等地檢察機關與當地水利部門、河長辦還借助“3.22世界水日”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集中宣傳,凝聚社會共識。
下一步工作打算:全省檢察機關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調研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引,按照省委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在全面總結專項行動開展情況的基礎上,繼續深化與水務部門的協作配合,繼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檢察監督力度,為保護全省江河湖泊生態環境提供更多更好的檢察產品!
朱建海通報了全省水利部門開展“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有關情況。
甘肅省共有江河及其支流、洪水溝道3338條,有天然湖泊20個,一些地區為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積累了很多歷史欠賬,河湖問題積重成疾,具體來說就是“亂占”問題比較突出,“亂采”問題屢禁不止,“亂堆”問題較為普遍,“亂建”問題相對嚴重。
如何根治“四亂”,恢復河湖功能?朱建海介紹了水利部門的相關舉措:
堅持高位推動,壓實工作責任,以“零容忍”態度,敢于動真碰硬
省委書記、省總河長林鐸和省長、省總河長唐仁建分別作出批示,強調各級黨委政府、河湖長及相關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從生態文明千年大計出發,充分發揮河湖長統籌協調和檢察機關的民事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亂象,全省形成了“河湖長牽頭抓總、水務部門依法履職、檢察機關有效監督、相關部門緊密配合”的工作格局。
建立協作機制,凝聚工作合力
省水利廳、公安廳和檢察院聯合印發了《甘肅省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實施意見》,從履行移送案件職責、確定移送案件流程、形成執法合力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和要求,初步建立了全省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同時成立領導小組,省檢察院和水利廳互設聯絡辦公室,建立了信息資源共享、問題線索移交、案件協同辦理、重大案件協商通報等機制,凝聚起打擊涉河湖違法違規行為的工作合力。
借力檢察機關,破解難題頑疾
各級水務部門對一些非法圍墾河道、侵占水域灘地、非法采砂、違法違規亂建涉河項目等依靠行政手段難以解決的河湖問題,主動向檢察機關移交問題線索,通過檢察建議和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等途徑“拔釘子、啃硬骨頭”,形成打擊涉河湖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態勢,壓緊壓實相關單位依法行政主體責任。
強化督查問效,推動責任落實
各地水務部門、檢察機關聯合督查,共同排查河湖問題,現場進行問題認定和調查取證,督促協調相關部門依法依規、全面有序推進問題整改。省水利廳建立了常態化河湖暗訪機制,先后5次進行暗訪,組織開展“回頭看”,督導市縣解決“疑難雜癥”,確保問題整治徹底、到位。
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濃厚氛圍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媒體,采取懸掛橫幅、設置宣傳欄等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大力宣傳河湖長制、河湖管理保護及專項行動取得的進展和成效,引導公眾參與到河湖管理保護中來,同時向社會公眾傳達國家對破壞河湖、危害水安全等行為“零容忍”態度,形成有力震懾。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摸排發現河湖“四亂”問題3820個,已整改完成3775個,整改完成率99%。累計清理非法圍墾河湖、占用水域灘地面積1929畝,拆除涉河違建25.3萬平方米,清理各類垃圾和堆料482.9萬立方米,疏浚河道2521公里。各級水務部門借助檢察機關力量,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河湖難題。定西岷縣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通過公益訴訟手段,依法拆除侵占迭藏河道8年多的“慕麗水岸”茶樓,有力震懾了涉河違法行為,取得了“辦理一案、警示一片”的良好效果。通過開展“攜手清四亂”專項行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基本形成,河湖面貌及周邊環境顯著改觀,河湖亂象得到有效遏制。
答記者問
@新華社
我注意到,水利部近期通報了全國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進展,涉及甘肅省在臺帳內有7個問題未完成整改,我想請問我省打算怎么做以推動未銷號問題完成整改?
答:近期在省市縣三級水務部門的積極努力下,已有3個問題完成了整改,下剩4個問題正在積極整改中。我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已將糾正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突出問題列入《“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工作方案》中,并公示了舉報電話,接受全社會河湖“四亂”問題舉報;同時,9月下旬我們啟動了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回頭看”工作,對各地未整改完成問題現場指導督促,對已完成的問題現場復核清理整治情況,排查各地是否存在整改不到位、不徹底、虛假整改等情況,傳導壓力,加快問題整改,要求各地對未銷號問題定方案、定責任人,定時限,確保年底前基本完成河湖“四亂”整治工作。
@法制日報
請介紹下什么是“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的生態檢察新模式,如何運行的?
答:檢察機關在進行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過程中,將恢復性司法理念引入生態檢察監督中,推動建立“補植復綠”“恢復河道”等生態修復補償機制,實現法律監督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贏,并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地方立法和政策形成,以實現社會化綜合治理的目的。
運行模式主要體現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刑事打擊與民事賠償銜接(表現形式就是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個案監督與社會綜合治理銜接(檢察機關通過類案分析,對于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向相應行政機關發出綜合治理的檢察建議)。
@中國環境報
我想了解一下我省環境公益訴訟案件與生態環保部門有哪些聯動機制?生態司法保護模式如何督促并幫助侵權人恢復生態環境?
答:聯動機制方面,全省各級檢察機關與水利部門建立了重大情況通報、重大案件協商、移送督辦等銜接機制,聯合制定專項活動實施方案,共同召開專項行動推進會,開展聯合執法。省檢察院與省水利廳建立線索移交機制,對移交的線索進行梳理,建立問題臺賬,移交各市州檢察院辦理。各市、縣院也與當地水務部門共同出臺了《協作配合暫行辦法》等制度、機制,實現了行政執法與檢察監督的有效銜接。
恢復性生態司法保護模式,是基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進、打擊與修復并重、預防與宣傳并舉的工作理念,檢察監督中督促致損人通過消除污染、補植復綠、替代性修復等方式,恢復受損的生態環境。如慶陽市檢察院與市林草局、市司法局共同建立了“自新補植”生態修復基地,并組織46名公益侵權人開展了以“毀一棵樹、補一片林”為主題的“自新補植”活動,栽植油松600余棵2000多平方米,既起到良好的教育警示作用,又以實際行動修復了生態環境,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甘肅日報
我想請問朱建海書記我省“清四亂”專項行動當前工作進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截止10月底,全省累計摸排發現河湖“四亂”問題3820個,整改完成3775個,整改完成率99%。累計清理非法圍墾和侵占水域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河道1929畝,清理各類垃圾和河道內違法違規堆料482.9萬立方米,疏浚河道2521公里,拆除涉河違建25.3萬平方米。“四亂”問題有效遏制,與以往相比,河湖面貌及周邊環境明顯改觀。
@甘肅廣播電臺
全省檢察機關在開展“清四亂”專項行動中是否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如何解決?對于今后在生態治理的長遠治本之策方面有何建議?
答: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檢察機關內部還存在工作開展不平衡、辦案規范化水平不夠高、辦案效果還不夠突出、影響重大的案件不夠多,宣傳工作還不夠等問題。外部還存在與相關行政機關的信息交流不夠及時、溝通協作不夠順暢,與相鄰省份檢察機關在生態環保工作方面的合作機制還未完全建立等。
對于今后治理方面的建議:我們要把服務我省河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作為檢察監督工作的重要著力點,鞏固和深化“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成果,用法律手段解決我省河湖“四亂”問題,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有效保護我省的生態環境,并且將專項活動常態化,通過監督,聯合執法共同發現較為普遍性的問題,提出綜合治理建議,以期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立法和相關政策的形成起到有益推動作用。
新聞發布會邀請了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法制日報、中國環境報、甘肅日報、甘肅電視臺、甘肅人民廣播電臺等12家媒體記者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