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的18處生活垃圾、建筑廢渣已經得到徹底清除,原本被垃圾、廢渣覆蓋的土壤開始長出綠植,受損的生態環境得到修復。”近日,蘭州市七里河區檢察院聯合人民監督員和“益心為公”志愿者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行政公益訴訟案件開展整改效果評估“回頭看”活動,整改效果得到大家認可。
據悉,今年4月以來,蘭州市七里河區檢察院依托“蘭檢微共治”平臺,先后接收轄區群眾投訴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線索4批次18件,主要涉及非法傾倒、堆放生活垃圾、建筑廢渣等問題。該院隨即逐一走訪核實,對公益受損問題所屬的鄉鎮街道進行詢問。
“我們通過無人機拍照、實地勘驗等方式,共查證18件問題線索,涉及21處生活垃圾和建筑廢渣,面積共達100余平方米,對此,我們決定立案審查。”辦案檢察官介紹。
5月底,該院與相關行政機關就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損害事實、行政機關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生態環境衛生監管職責的情形展開磋商。在此基礎上,該院向具有監管職責的鄉鎮、街道制發檢察建議,建議鄉鎮、街道依法清理涉案垃圾廢渣,常態化開展環境保護監管工作和環境衛生保護宣傳工作。
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鄉鎮、街道立即行動,積極整改。截止目前,共整改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18處,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廢渣113噸,并在轄區村組、社區開展環境保護宣傳工作,依托“網格治理”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其余3處公益損害問題尚處檢察建議整改期限內,正在依法整改中。
據介紹,該院依托法律監督模型、“蘭檢微共治”等平臺,拓寬案件線索來源,健全法律監督覆蓋面,聚焦影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公益損害問題,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得到群眾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