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子協會設置聯系點,是我們結合肅州區特點,扎實開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的一個切入點。”6月11日,在酒泉市肅州區檢察院、區工商聯舉行的“檢聯商會”聯系點掛牌儀式上,該院負責人表示,將加強與轄區制種企業的溝通聯系,為制種企業提供更加精準、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
酒泉市肅州區是國家級玉米良種繁育基地,也是全國最大的蔬菜花卉制種基地,生產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國總量的50%以上,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制種產業。近年來,酒泉市肅州區檢察院以服務保障種子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為重點,進一步建立健全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協作配合及“四大檢察”融合履職機制,實現種業司法保護個案辦理到類案監督、源頭防范、聯動治理,為全區制種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行政檢察+行政執法”
種子上了“雙保險”
“現在種子企業登記備案了,也和農戶簽訂了制種合同,有了這兩重保險,我們就放心了!”酒泉市肅州區果園鎮小壩溝村干部對回訪的檢察官介紹。
為切實保障農民種上“放心”種子,酒泉市肅州區檢察院會同行政執法人員走訪轄區內部分農資經營店,針對發現的種業經營部銷售無標簽和無包裝種子、未備案經營不再分裝的種子等問題,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推動相關行政單位制定《肅州區玉米種子生產備案要求》,對全區范圍內制種企業嚴格落實登記備案,嚴把市場準入“入口”,彌補種子監管缺口,守牢種子質量關口,給種子上了一道“保險”。
在走訪調查過程中,檢察機關還發現轄區蔬菜、瓜類、花卉等非主要農作物制種產業存在合同簽訂及基地落實不規范的問題,危害產業發展。針對發現的問題,該院向相關單位制發檢察建議,推動相關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非主要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秩序的緊急通知》,對轄區內128家持證蔬菜花卉種子企業進行信用等級審核,并集中印制規范的制種制式合同3萬余份。
“行政檢察+檢聯商會”
種子企業有了“娘家人”
早在2021年,酒泉市肅州區檢察院在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設立檢察聯絡室,重點做好園區內種子企業的法治宣傳和法律咨詢,引導制種企業規范運行,加強制種產業產權司法保護,正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今年6月成立的“檢聯商會”聯系點,是檢察機關不斷更新服務理念,助力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又一舉措。依托該聯系點,檢察機關將圍繞行政監管、法治宣傳、法律咨詢、風險提示、合規治理等方面內容開展工作,持續推動省檢察院與省工商聯提出的“主動聯系‘入商會’、定期會商‘問商會’、解憂紓困‘助商會’、風險防控‘護商會’、檢調對接‘強商會’、宣培合力‘潤商會’”六項舉措落地落實。
該院還聯合主管部門開展打擊無證生產和搶套購種子專項治理行動、“綠劍護種”專項整治行動,深入轄區15個鄉鎮和有關制種企業,開展企業準入、市場整治、知識產權保護、品種清理、違法案件查處等攻堅行動,針對發現的無證生產經營、違法制種、套牌侵權、非法種植轉基因等危害種子安全的問題,督促11家域外種子企業完成生產備案,備案面積達1.8萬畝,調查無證生產違法行為9起,聯合相關部門現場監督鏟除侵權種子2200余畝。
“通過檢察機關持續開展專項行動,加大對涉種案件的監督查處力度,市場法治環境有了明顯改觀,一些種子企業主動回歸園區,委托園區種子企業代繁生產。尤其通過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我們當地企業敢研發敢生產,外地企業敢銷售敢回收,基地也得到了有效保障。”酒泉市種子協會會長王彥軍說道。
“行政檢察+檢網融合”
農戶吃下“定心丸”
“檢察官,我上次反映的村委會拖欠制種款問題已經解決了,我也拿到了2.8萬元制種款”。一個月前,酒泉市肅州區檢察院接到案件線索后,快速行動,抽調骨干力量集中走訪行政機關、轄區各鄉鎮村組、制種企業等,發現轄區內確實存在村委會不及時發放制種款、村民私自售賣種子、制種公司收購種子后不兌付制種款等問題。
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檢察機關依法向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其嚴格履行屬地管理責任,依法加強對轄區制種產業的監督管理。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單位對拖欠農戶制種款的問題進行全面摸底核實,及時督促村委會、制種企業兌付了制種款。
據悉,酒泉市肅州區檢察院緊盯肅州區轄區廣、人口多的實情,錨定拓寬法律監督突破口,以“檢察+網格”為載體,全面推行平安建設融網創建、民生維權融網保障、依法行政融網推進、公共利益融網保護、法治宣講融網開展、為民實事融網落實的“六融共治”模式,延伸觸角,前移服務陣地,將檢察控告申訴、矛盾糾紛調處、普法宣傳教育等職能陣地拓展到基層社區,選派了42名干警下沉綜治中心和97個二級網格。依托檢網融合,積極參與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妥善辦理村民之間的涉種糾紛,促成當事人和解,調解制種基地矛盾糾紛15起,修復受損的社會關系。
來源:甘肅省檢察院行政檢察部、酒泉市肅州區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