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甘肅法制報八版刊發《書寫服務高質量發展“檢察答卷”——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檢察工作綜述》。
《甘肅法制報》截圖
書寫服務高質量發展“檢察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檢察工作綜述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兩聚焦一結合”工作思路,緊盯甘肅檢察工作“進入全國中偏上水平”奮斗目標,結合我省實際,強化政治引領,深耕主責主業,加強基層基礎,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十年來,全省檢察機關成功辦理了一批“檢察名案”,涌現出了一批“檢察名人”,一項項亮點工作、一個個檢察榜樣,打造了甘肅檢察的優質品牌,也烙下了甘肅檢察人不忘初心、公正司法、執法為民的歷史印記。
強化政治引領確保正確方向
十年來,全省檢察機關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落實到檢察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謀劃推進“十四五”時期全省檢察工作。
一次次滌蕩心靈的紅色教育,一場場熱氣騰騰的黨史宣講,一樁樁鑄初心、解民憂、聚民心的民生實事……全省檢察機關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檢察基因,汲取奮進智慧和力量,舉辦政治輪訓班、讀書班、研討班,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表彰“兩優一先”,建設甘肅檢察文化陳列館,爭創“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開展紅色經典誦讀、“隴檢匠星”展播、主題征文等活動。全省檢察干警受到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省檢察院在全國檢察機關黨史學習教育推進會上作了經驗交流。
刮骨療毒,激濁揚清,錘煉初心,鑄牢忠誠。全省檢察機關深入推進檢察隊伍教育整頓,強化理論武裝,融合推進政治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檢察干警政治忠誠持續鑄牢。認真開展法律監督專項檢查、司法工作人員職務犯罪偵查百日攻堅專項行動。結合監督辦案,向審判機關、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共同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
中央第十五督導組指出,我省檢察隊伍教育整頓有成效、有實招、有體系。
自覺落實接受監督政治責任,這是確保檢察權正確行使的必然要求。與省委巡視辦建立巡察協作配合機制,主動接受省紀委監委及其派駐省檢察院機構監督。依法加強與監委、法院、公安機關的配合和制約,對法院判決無罪的公訴案件,逐案自查分析,提升審查起訴質量;對公安機關提請復議復核的案件,嚴格依法重新審查。同時,加強檢律協作、檢媒互動,定期與司法行政機關、律協、新聞媒體座談交流,真誠聽取意見建議,讓接受監督成為常態。
立足檢察職能服務中心大局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服務改革發展大局,一直是檢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十年來,全省檢察機關立足省情實際和檢察職能,始終將服務大局作為重大使命,主動將檢察工作融入大局中謀劃推進,對標中央、最高檢、省委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服務中心大局“六項重點工作”,用實干擔當書寫了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檢察答卷”。
全省檢察機關堅決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依法嚴懲嚴重暴力犯罪,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辦理了全國掃黑辦、最高檢掛牌督辦的蘭州“2·12”特大“套路貸”案等一批重點案件。聯合省掃黑辦向14家監管單位集中公開送達檢察建議書,經驗做法被全國掃黑辦、最高檢肯定推廣。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以來,起訴涉黑涉惡犯罪218人。同時,深化重點行業領域治理,突出懲治安全生產領域犯罪,加大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力度,從嚴追訴金融詐騙、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犯罪,依法辦理了“4·11”地下錢莊案、“2·27”票據詐騙案等特大金融犯罪案件。
全省檢察機關促進優化營商法治環境,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大力支持企業經營發展,讓法治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加大民營企業平等保護力度,聯合省工商聯開展為期3年的“維護民企權益、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制定涉民企案件“慎捕慎訴”實施細則,建立三級院同步審查機制。持續開展“千人進萬企”大調研大走訪大排查活動,自主研發服務保障信息平臺。常態化開展涉民企“掛案”清理,開展送法進企業“百場法治培訓”,編發法律風險防控指引,引導企業守法合規經營。
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出臺“15條意見”,發揮檢察職能,為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嚴厲打擊涉農刑事犯罪,積極辦理涉農職務犯罪案件,用好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常態化開展侵害農民工權益犯罪專項監督,積極參與“控輟保學”行動,運用檢察建議、支持起訴、庭審說法等方式,幫助失輟學學生重返校園。
深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緊扣我省生態地位重要、生態環境脆弱的情況,出臺服務生態環保“10項舉措”,發揮打擊犯罪、訴訟監督、公益訴訟等職能作用,助力污染防治攻堅,守護藍天碧水凈土。建立健全“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深入推進“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等專項行動,完善公眾參與機制,落實舉報獎勵政策,推行“專業化監督+恢復性司法+社會化治理”,建立生態修復基地,通過異地補植、警示教育等方式,促進生態環境綜合保護治理。與四川、青海、西藏等6省區檢察機關建立跨區域協作配合機制,共同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
持續辦好檢察為民實事,把群眾身邊的“小案”“小事”當作大事辦實辦好,讓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守護群眾“舌尖上”安全,依法嚴懲危害食藥安全犯罪,常態化辦理食藥領域公益訴訟案件;保障群眾“腳底下”安全,持續推進落實最高檢“四號檢察建議”,以督促整改央視報道的“井蓋維修難”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制發檢察建議等方式,促成省住建廳開展全省城市窨井蓋安全問題治理專項行動。加強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發揮未成年人檢察“前督偵查、后促審判、監督刑罰執行、助力社區矯正”作用,狠抓最高檢“一號檢察建議”落實,建立強制報告、入職查詢、從業禁止等未成年人保護制度,積極開展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活動監督。全面推行公開聽證,對重大爭議或影響性案件,以聽證形式公開審查,實行類案集中聽證,根據案件類型區分聽證重點,盡可能化繁為簡、節約資源。同時,傾力推進司法救助、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等最高檢部署的其他檢察為民實事,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積極參與反腐敗斗爭和社會治理,完善監檢銜接機制,開展“強化法律監督、促進社會治理”專項行動,針對普遍性問題制發檢察建議,推進源頭治理。全面推行檢察聽證,會同公安機關推進醉駕綜合治理的做法被最高檢推廣。
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司法公正
忠實于案件事實,忠實于國家法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我省檢察人不變的初心和追求。十年來,全省檢察機關踐行新時代檢察司法理念,立足辦案謀發展,對照“做優、做強、做實、做好”要求,努力推動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各項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
持續做優刑事檢察,積極踐行“少捕慎訴慎押”,全面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持續加強刑事訴訟監督。全面加強刑事執行監督,全面推行“派駐+巡回”模式,通過領導包片、網上巡查、案件評查、誡勉約談等措施,推動辦案質量和效率持續提升。
做強民事檢察,全面貫徹實施《民法典》,持續更新監督理念,完善案源發現、調查核實、一體辦案等機制,精準履行監督職責,著力改變“重刑輕民”局面,做強民事檢察實現新突破。強化虛假訴訟監督,建立聯合防范、發現和制裁機制,加大對民間借貸、房屋買賣等領域的專項監督力度,借助信息化手段解決案源不足問題的做法在全國作經驗交流。
做實行政檢察,發揮“一手托兩家”功能,落實“穿透式”監督理念,維護司法公正,促進依法行政,做實行政檢察有了新舉措。抓實行政訴訟監督,對認為確有錯誤的行政判決、裁定提出抗訴;對裁判結果正確的,依法作出不支持監督申請決定,充分說明理由依據。抓實非訴執行監督,開展食藥安全、國土資源領域行政非訴執行監督專項行動。
做好公益訴訟檢察,順應人民對維護公益新的更高要求,以辦案為中心,穩數量、調結構、提質效、拓領域,聯合省文物局開展國有文物保護專項檢察監督活動,加強長城、石窟寺、歷史遺跡和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取得良好效果。
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履職能力
打鐵必須自身硬。十年來,全省檢察機關苦練內功重自強,抓班子、帶隊伍、提素能、夯基礎,著力打造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過硬檢察隊伍。
加強班子建設。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強化思想政治建設,抓住“關鍵少數”帶動管好“絕大多數”。在黨委領導下,積極履行干部協管職責,推進市、縣檢察院領導班子成員交流任職,兩級院檢察長調整交流覆蓋面分別為70.6%和87.2%,法學本科以上學歷超過90%,做法成效被最高檢肯定。
提升隊伍素能。堅持政治建設融入業務培訓,線上線下、分級分類培訓干警2.4萬人次。與省法院、公安廳、律協及7個兄弟省份檢察院簽署合作備忘錄,舉辦公、檢、法、律同堂培訓和跨區域聯合培訓152期,推動形成共同司法理念。建立檢校合作機制,成立檢察研究基地,大力開展案例教學、檢察人員業務研修。
推進改革創新。嚴格落實司法責任制,全省三級院檢察長列席法院審委會會議,成立檢察官懲戒委員會,對劣質案件和不合格案件責任人員嚴肅追責,確保“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放權不放任、監督不越位”。“智慧檢務”建設邁出新步伐,檢察業務應用系統2.0版、檢察官業績考評系統、律師互聯網異地閱卷系統上線運行,依托政法跨部門大數據協同辦案平臺流轉案件13681件。蘭州市檢察院“公益訴訟大數據應用平臺”、天水市檢察院“辦案瑕疵累計積分處置機制”被最高檢評為司法改革先進典型。
夯實基層基礎。出臺加強新時代全省基層檢察院建設實施意見,建立“定點幫”“對口幫”“結對幫”機制,合力推動“脫薄爭先”。出臺持續為基層檢察機關減負“25條措施”,開展“我為基層解難題”活動,切實幫助解決素能提升、職業保障、基礎建設等方面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