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你們能到我家里來答復,我非常高興!你們的工作細致,道理講得透,工作態度也好,我也想通了,以后要好好過日子,不再申訴了。”這是定西市檢察院辦理的一起申訴案件的當事人,在和案件承辦檢察官在家里聊了兩個多小時后的一番話。
這是一起上訪申訴40多年的信訪積案,該院在受理后成立了專門辦案組,由分管副檢察長擔任主辦檢察官辦理。在調閱原案訴訟卷宗、全面審查案件事實證據和處理情況,充分聽取申訴人意見后發現,相關問題法院已經改判,申訴人的申訴理由不能成立。鑒于申訴人80歲高齡,定西市檢察院副檢察長帶領辦案組成員趕赴遠在偏僻山村的申訴人家里,推心置腹地談政策、談案件、談生活,經過細致的思想溝通和耐心勸說,申訴人終于改變了主意。
2018年以來,甘肅省檢察機關以12309檢察服務中心建設為重要依托,努力構建“信、訪、網、電”四位一體的訴求表達體系,著力解決群眾“控告難”、“申訴難”問題。各級院堅持有訪必接,有信必閱,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推諉、不敷衍,在暢通控告申訴渠道的同時,以法治精神為導向,以維護權益為關鍵,以解決實際困難為重點,積極推動化解案件背后的矛盾糾紛,努力決絕涉法涉訴信訪群眾實際困難,努力打造“楓橋經驗”甘肅檢察版。
據統計,2019年至今,全省檢察機關12309檢察服務中心共受理申請民事、行政判決裁定監督案件1901件,不服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訴案件245件,不服檢察機關刑事處理決定申訴案件201件,刑事立案監督申請1275件,民事、行政、刑事訴訟程序違法控告1182件,國家賠償和賠償監督案件41件,全部導入相應法律程序,移送內設職能部門確定員額檢察官辦理。全省檢察機關對11960件涉法涉訴信訪耐心開展了訴訟引導、投訴指導和釋法說理,對不屬于本院管轄但屬于本轄區檢察機關管轄的轉辦交辦到位,對缺少控告材料的一次性告知補充材料清單和補交方式,盡量讓信訪群眾少跑路;對不屬于檢察機關管轄的信訪事項做好訴訟引導工作,幫助信訪人準確投訴;對法律程序已經窮盡、生效裁判或法律決定經各種救濟程序審查均認為正確的重復信訪,耐心做好釋法說理工作,引導信訪人走出思想誤區。
全省各級檢察機關“求極致”發揮檢察職能,盡最大可能維護受損群眾合法權益,打好檢調對接牌,用最低成本化解案件背后的矛盾糾紛;用足用好司法救助政策,以最實行動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多方參與多措并舉,以最大努力化解涉法涉訴信訪積案。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省檢察院提出“對判決裁定或原處理決定確有錯誤、瑕疵的堅決監督糾正、補正,對判決裁定或原處理決定正確的認真落實檢察官釋法說理責任,堅決維護司法權威”的“兩個堅決”基本原則,壓實檢察官司法辦案責任和信訪首辦責任,努力提高首信首訪化解率。
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共對民事、行政申請監督案件提出抗訴或發出再審檢察建議354件,法院采納87件;監督公安機關立案337件、撤案562件,監督糾正民事、行政、刑事訴訟程序違法608件。
各級檢察院在檢察辦案中,把最大限度挽回群眾損失作為著眼點,充分發揮訴訟監督職能推進扶貧領域涉案款物追繳、處置工作,靈活運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和認罪認罰從寬等訴訟制度敦促賠償被害人損失。各職能部門積極拓寬思路,對于勞動爭議、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等涉及民生民利領域的案件,最大限度地為當事人達成和解創造條件,推動群眾訴求解決,維護社會穩定。
針對行政訴訟案結事不了、行政爭議化解難的問題,全省檢察機關積極探索在行政檢察工作參與化解行政爭議的有效方法,對“潛在之訴”“過期之訴”“遺漏之訴”中的行政爭議,發揮檢察機關可以調查核實和司法審查的專業優勢,通過促進和解、督促糾正違法、給予司法救助等方式,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民事檢察部門對不支持監督申請但有和解可能的36件案件積極促成當事人達成和解。
為進一步提高檢察辦案公信力和釋法說理效果,促進案結事了,今年年初省檢察院要求對在檢察環節的各類案件按照“能聽證、盡聽證”的原則全面推開公開聽證工作,并進行重點部署、推進。對一些經反復釋法說理仍長期上訪的信訪積案,一些檢察機關積極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以及專家學者、基層干部、鄉村賢達等社會第三方力量參與,共同做好釋法說理、思想疏導工作,促進矛盾化解。
與此同時,各級檢察院加大內部協作力度,深入排查需要給予司法救助的案件線索,司法救助覆蓋面持續擴大,發放救助金總額逐年提高,國家司法救助效果進一步顯現。僅2019年,全省檢察機關就受理國家司法救助申請326件,發放救助金總額達719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