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院有一群“匠人”,
他們面對工作精雕細琢,
他們面對案件精益求精,
他們用心用情演繹司法辦案中的“求極致”精神,
為公平正義筑起一道堅固的城墻。
弱水,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她是甘肅省內最大內陸河—黑河的古稱。這條總體自東向西蜿蜒近千公里的水系,養育著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張掖市140萬兒女。
“公益就是公共利益,是事關我們每一個人的利益。大到國家,小到家鄉,嘴上的熱愛是一回事,實際的守衛又是另一回事。說得再好不如做得漂亮。”這是公益訴訟試點開始后,祁忠溪從職務犯罪偵查轉崗到公益訴訟檢察,在首次部門例會上做的表態發言。這是一句表態,更是一句誓言,它源于一份責任,更展現著使命擔當。巍峨的祁連,蜿蜒的弱水,蒼翠的濕地......自那日起,就融進了祁忠溪身上的那抹“檢察藍”。



老祁是何人?
祁忠溪,男,今年48歲,1991年參加工作,是一個從基層檢察院職務犯罪偵查、民行檢察工作中成長起來的優秀檢察官。現任甘肅省張掖市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部負責人,四級高級檢察官。曾連續多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
“老祁是一個愛學習、特別認真的人,他原本是學會計學的,后來自學考的法學,他平時的學習筆記就跟會計做賬一樣,那個細致程度一般人比不了。”
“老祁是一個愛較真、正義感很強的人,不管是民行案件審查監督,還是職務犯罪偵查,總之就是嫉惡如仇,是一個能把別人的事、公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干的人。”
“老祁啊,那是一個讓我們這些搞公益訴訟工作的人絕對閑不下來的人。”
與之共事的人,都稱他為老祁。“愛聽他們這么叫,顯的親切嘛,但我也不老啊,正是干事的年齡呢。”祁忠溪如是說。
跑遍4萬平方公里
作為公益訴訟全國首批試點地區之一的張掖,自2015年7月就正式拉開了檢察公益訴訟的序幕。如何才能盡快打開局面,讓公眾知曉公益司法保護的重要性和意義?這成了擺在祁忠溪這些“老檢察“面前的新問題。
“辦幾個有影響的案子是關鍵。有案子才能搞好宣傳,老百姓也樂于接受。通過以案說法、以案釋法,才能更好地做到以案普法。”這是祁忠溪的破局之策。
“公益訴訟檢察,要不得坐等辦案、守株待兔的思想。你不跑、不找、不思考,永遠無案可辦、永遠滯后、也永遠辦不好案。”這是祁忠溪破局的重要一招。
2015年7月至今,祁忠溪和他的同事們依托“綠色檢察”、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河湖“清四亂”、“舌尖上的安全”、黑河流域治理等專項行動,跑遍了張掖的山山水水、戈壁沙漠、鄉村集鎮,共計摸排并立案調查公益訴訟案件736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662份,提起公益訴訟案件32件;訴前建議采納整改率和訴訟勝訴率均達到100%。
“張掖只有4萬平方公里,摸排一遍二遍根本不夠,你不去時時監督,公益侵權行為就會隨時發生。我們就是要營造出一種‘時時被監督、事事被監督’的氛圍,把公益侵權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老祁的這份豪邁恰似一份“自我供述”,完美地印證了同事們對他“讓我們閑不下來”的“控訴”。
在訴前解決問題
“我們要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讓可能的不變成現實、讓已發生的及時彌補挽回。還要積極轉變觀念,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要用最少的司法成本收獲最大的辦案效果。這個賬要理清楚、算明白,更得想辦法。”老祁在帶領青年干警實際辦案時說。
2018年3月,肅南縣明花鄉430畝林地上的55040株楊樹因管理不善,遭受嚴重病蟲害而枯死。獲悉此線索后,老祁先后三次趕赴案發地進行調查核實,在積極取證的同時,把加強溝通協調作為公益訴訟訴前程序的必要環節。通過嚴謹分析研判并會商治理方案,發出檢察建議督促整改,有效防止了影響面擴大,得到市委、肅南縣委主要領導肯定。相關責任單位采取積極措施予以整改,通過新打機井、架設變電線路設施、清理枯死樹木和補植補栽等工作,430畝林帶于2019年5月全部完成補造,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恢復。
不以起訴案件數量爭高下,不以提起訴訟為目的,而是盡可能在訴前階段解決問題,這是老祁辦案追求的信條。
讓法條有溫度
老祁是一個風風火火的行動派,更是一個堅持正義、富有情感的實干家。2019年,在開展“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中,老祁在對黑河流域逐段踏勘摸排時,發現了臨澤縣板橋鎮土橋村、紅溝村等八個村的村民非法占用993畝河道水域灘涂進行耕種的案件線索。進一步走訪調查發現,上述993畝灘涂地并非近年開墾占用,而是因河道管理范圍與基本農田保護區劃界存在疊加而導致,此問題存在的時間跨度已達三十年之久。老祁深感此案波及范圍廣、涉及群眾多、牽涉利益范圍大,多次與臨澤縣院辦案干警走訪涉案群眾、實地分析研判,并與相關行政機關會商解決辦法,在堅持維護公益和切實保護群眾利益兩者兼顧的原則下,發出檢察建議,督促推進黑河河道勘界立標和土地確權工作,徹底解決了河道劃界范圍與土地權屬重疊的歷史遺留問題。
“我們不能就案辦案,要用心細致了解案情,尤其是涉及人民群眾利益的案件,更應該謹慎,既要堅決維護公益又要讓我們的法條擁有炕頭的溫度,這就是我們公益訴訟檢察干警需要下功夫的地方。”老祁在該案的梳理總結會上說。
初心不改,使命常新。年近五十、從檢二十一年的老祁一直說,他是一個“新人”,這不僅源于新時代對檢察干警提出的新要求,更來源于他對檢察公益訴訟新職能的執著熱愛。新職能需要新的探索,新理念需要新的方式。作為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崗位上的一個“新兵”,老祁始終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用全心服務于綠水青山,用忠誠守衛著公益正道。
“我從來不認為履職盡責了就是優秀,但我堅信尸位素餐者必然是蠹蟲。我從鄉村田野中走來,我深愛養育我的土地,我只是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讓這片熱土有她本該有的樣子,僅此而已。”老祁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