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3日,甘肅日報刊發《肅北縣檢察院:“奶茶議事”機制守護小小少年》。

《甘肅日報》截圖
“檢察官,孩子的生活有保障了,感謝你幫助我們解了燃眉之急!”近日,在酒泉市肅北縣檢察院“肅雅”未檢工作室里,未成年人朝小某的監護人朝先生向辦案檢察官表達謝意。
2020年11月,朝先生與阿女士自愿協議離婚,約定婚生子朝小某由男方撫養,朝小某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由其戶籍所在地政府根據草原經營權屬打入阿女士賬戶后,再由阿女士轉給朝先生。但直至2023年10月,阿女士仍未向朝先生支付該款項共計14萬余元,損害了未成年人朝小某的合法權益。
2023年11月底,朝先生帶著朝小某走進肅北縣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大廳,希望能通過檢察機關支持民事起訴幫助索要朝小某2023年的補助獎勵資金30632元,作為朝小某的生活和教育費用。
“要盡快到鄉政府調查了解相關情況,向阿女士核實具體事實,才能確定如何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2023年12月的一天,承辦檢察官和書記員趕往100多公里外的鄉政府,向相關工作人員調查近年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的發放情況和阿女士的領取情況。隨后多方打聽找到阿女士及村委會,了解阿女士的家庭現狀。
檢察官了解到,原來朝先生和阿女士之間有財務糾葛,因此阿女士不愿意返還孩子的補助獎勵資金。“為進一步化解雙方矛盾,我們創新矛盾糾紛化解方式,從牧民群眾喝茶說事的生活習慣入手,啟動‘奶茶議事’機制,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將圓桌會議、訴前調解程序搬進蒙古包,以茶破冰、以茶促和。”承辦檢察官介紹說,經多次協商調解,二人雖未達成一致意見,但均同意以法律方式解決糾紛,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活條件。
肅北縣檢察院擬決定支持朝小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3月5日,承辦檢察官召開不公開聽證會,邀請鄉鎮主管補助獎勵資金發放的工作人員、婦聯工作人員、村委會婦聯主任擔任聽證員進行聽證。
聽證會上,承辦檢察官介紹了案件事實、基本證據和法律依據,并就該案法律關系及法律適用進行釋法說理。參會代表及當事人發表了意見,通過評議,所有聽證員一致同意檢察機關支持朝小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阿女士也同意檢察機關的處理意見,表示會主動承擔起對朝小某的撫養義務,按時返還朝小某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肅北縣檢察院經過充分調查核實,在尊重雙方當事人意愿的情況下,向法院送達了《支持起訴決定書》,認為阿女士應返還朝小某2023年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30632元。
“支持起訴只是工作方式,不是辦案目標,如果能在庭審前促成雙方當事人和解將會最大限度修復被破壞的親子關系。”在距離開庭不到半個月的時候,承辦檢察官拿著朝小某在托管班和課外藝術培訓班的照片再次到阿女士住的蒙古包,從法、理、情的角度耐心勸說阿女士,希望其能在開庭前主動返還補助獎勵資金,修復親子關系。
最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雙方達成和解協議:阿女士將朝小某2023年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30632元打入法院指定賬戶,剩余的11萬元在朝小某年滿18周歲后一次性支付,在朝小某未滿18周歲之前,每年發放的屬于朝小某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由朝先生和阿女士共同管理。朝先生向法院申請撤訴,并承諾共同承擔起朝小某的撫養義務。
“辦理好每一個案件是工作職責,針對案件背后反映的社會問題,監督治理一域才是重中之重。”為保障牧民合法權益落到實處,肅北縣檢察院對縣域內所有享受補助獎勵政策的人員進行全面摸排,發現鄉政府在發放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工作中存在不足,包括當夫妻雙方婚姻關系發生變化時,鄉政府未能及時摸排相關情況,導致未成年子女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不能順利領取。
為此,檢察機關向相關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行政機關優化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發放辦法,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收到檢察建議后,相關行政機關積極協同配合,主動摸排因父母婚姻關系發生變化導致未成年子女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錯誤領取的情形,并修改完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發放辦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部門推進”的工作模式,確保將本應屬于未成年人享有的份額全額發放到位,真正做到“抓前端、治未病”。
“我們創新‘支持起訴+N’工作方法,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法院調解、執行監督等多個維度護航民生民利。”肅北縣檢察院檢察長朱巖表示,將持續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充分發揮民事支持起訴職能作用,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用活“奶茶議事”機制,能動履職繪就檢察為民生動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