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檢察日報二版頭條刊發《在海量數據中碰撞出問題線索——蘭州大沙坪地區:建立類案監督模型推進高質效開展巡回檢察工作》。

《檢察日報》截圖
本報訊(記者南茂林 通訊員楊利軍)“每一起案件都有相對獨立的證據鏈,孤立地看證據鏈上的每個數據點,往往很難發現異常,但通過對各條線監管執法數據進行分析篩查、碰撞比對后,問題就能清晰地展現出來。”近日,甘肅省蘭州市大沙坪地區檢察院檢察長陳劍強向記者介紹了該院大數據賦能巡回檢察監督工作的經驗。
大沙坪地區檢察院負責蘭州市轄區刑罰執行監督活動,為確保高質效開展2023年度常規巡回檢察工作,該院建立了減刑假釋案件實質化審理類案監督模型,確定“三類犯基本情況”“財產刑履行情況”“罪名及犯罪情節”等數據分析關鍵詞,緊盯“應當提請減刑假釋而未提請的線索”“已提請減刑假釋而不應提請的線索”等監督關鍵點,采取大數據篩查分析、碰撞比對等技術方式,截至目前已發現問題線索123條。
針對發現的線索,該院按照“初篩”“提純”“論證”三步走的方式開展核查。在“初篩”環節,該院充分發揮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作用,借助數據庫邏輯運算,對海量數據進行信息化手段分析,明確監督方向。在數據碰撞比對、精準鎖定監督線索后,該院圍繞數據有針對性地進行“提純”,利用部門間職能分工不同、同類信息記載不同等產生的數據沖突,發現數據鏈條上的異常點。“數字賦能檢察監督的核心要回歸到檢察官對線索的調查核實上。”陳劍強介紹,該院最后會將鎖定的監督線索交由辦案人員進行實質化審查和“論證”。
在此次常規巡回檢察工作中,借助數字檢察賦能,大沙坪地區檢察院發揮派駐檢察室“信息庫”“前哨站”優勢,依托檢察官聯席會議、周例會及蘭州市檢察院數字辦的技術支撐,共收集數據6萬余條,發現問題26個,制發糾正違法通知書1份、檢察建議1份,目前各監獄已整改落實到位。
“做好大數據賦能,要堅持數字化,但又不能唯數字論,要在實踐層面處理好技術支撐與業務主導之間的辯證關系。”蘭州市檢察院黨組書記、代理檢察長李郁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