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檢察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長城內外是故鄉——檢察公益訴訟助力長城保護系列報道之破題篇》。
《檢察日報》截圖
長城內外是故鄉——檢察公益訴訟助力長城保護系列報道之破題篇
編者按
長城,穿越兩千年雨雪,綿延四萬里山川,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征、民族精神的重要標志。2019年8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聽取長城保護情況介紹時強調,要做好長城文化價值發掘和文物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弘揚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
近年來,長城保護“朋友圈”里,一抹檢察藍悄然融入:長城沿線檢察機關通過開展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工作,致力于讓長城資源得到悉心司法呵護。即日起,《檢察日報》推出“檢察公益訴訟助力長城保護系列報道”,對公益訴訟在長城保護領域開展狀況作一全景梳理和立體呈現。
2021年9月15日,甘肅省嘉峪關市檢察院檢察官來到嘉峪關關城,對檢察建議落實情況開展“回頭看”活動。
“每次來大紅泉堡,我們車上都得備一把鐵鍬。”
嘉峪關關城西南40多公里處,是險峻的祁連山口。大紅泉堡,是守護這個隘口的明代軍堡。茫茫戈壁灘,路在有無間。2021年9月14日,記者隨同甘肅省嘉峪關市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師占龍穿越戈壁,回訪一位叫老安的“奇人”。
“釘子戶”當了文保員
2021年9月14日,甘肅省嘉峪關市檢察院檢察官在大紅泉堡回訪, 跟蹤檢查檢察建議落實情況,并與當事人安某交流,詢問文物保護及其個人生活狀況。
2021年9月14日,《檢察日報》記者在大紅泉堡采訪當事人安某。
眼前的古堡,是一個夯土的墻圈,遠處山坡上矗立著一座烽火臺。歲月侵蝕已讓它們殘缺不全,但收拾得干凈整潔,防護欄很牢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志碑也十分醒目。
與文物保護員仔細查看古堡情況后,我們一起來到老安的新家,大家又聊起一年多來這里的變化。
時間回溯到2020年4月14日。在甘肅省檢察院部署開展的“國有文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中,嘉峪關市檢察院發現,偏遠荒涼的大紅泉堡被人為占用、居住、飼養牲畜,文物安全和環境風貌受到嚴重破壞。
占用古堡的人,就是老安。老安,原籍河北,50多歲,年輕時來甘肅打工。從1998年起,老安就在大紅泉堡里“安營扎寨”了:他建起羊圈、房屋,安裝風力發電設備,用石塊修補城墻殘缺部位,與家人在古堡內生活。2006年,《長城保護條例》頒布實施,大紅泉堡被納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年,當地文物部門做過老安的工作,要他搬離古堡。可老安一直沒走,成了古堡里的“釘子戶”。
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怎么辦?6月16日,嘉峪關市檢察院向該市文化和旅游局(下稱文旅局)發出督促履職的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建議該局進一步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做通老安的工作,促成其搬離大紅泉堡,結束古堡被擅自占用的現狀。
隨后,檢察官與文旅局工作人員一道,先后7次來到大紅泉堡,與老安反復溝通。6月23日,老安終于同意搬遷并簽訂了整改承諾書。接下來,檢察院、文旅局、研究院又協助老安在大紅泉堡附近修建了住房。8月,檢察院收到文旅局書面回復:整改工作已基本完成。
2021年,喬遷新居、繼續在附近養羊的老安被聘為大紅泉堡文物保護員。如今,“大紅泉老安”也出名了,他告訴記者,時不時還有人遠涉戈壁,慕名來訪……
數十年的難題,就這樣順利化解了。但對師占龍來說,其中的艱辛如魚飲水:“一開始,我們見到誰都得先介紹檢察公益訴訟是怎么回事,做什么,怎么做,就像作文里的‘破題’;然后是第二題:爭取有關部門和當事人的理解、支持;第三題,就是參與進來,一起解決問題。”
嘉峪關市文旅局共收到3份有關長城保護的檢察建議,目前均已整改到位。
“這個過程不僅消除了長城的頑疾,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檢察公益訴訟與行政執法在目標上是一致的,公益訴訟既是監督,也是助力,是實現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社會公益多贏共贏的有效途徑。”嘉峪關市文旅局副局長李進賢感慨道。
“我們已經約談了有關經營單位,現在,游客乘直升機俯瞰長城、影響關城風貌的游覽項目已經叫停。”
2021年9月14日,甘肅省嘉峪關市檢察院檢察官在大紅泉堡,跟蹤檢查檢察建議落實情況。
配合融洽了,溝通也熱絡起來。在嘉峪關關城,當地長城保護研究所所長張斌一邊介紹長城保護舉措,一邊向甘肅省檢察院檢察官雷曉媛交流相關問題的整改情況。
檢察官成了好朋友
2021年9月16日,甘肅省武威市檢察院、古浪縣檢察院檢察官來到明長城古浪段,跟蹤檢察建議落實情況,并對當地長城保護狀況進行實地考察。
李文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長城鎮五墩村的村支書,他還有一個身份:長城保護員。他每周都要將自己負責的長城段巡查一遍,把最新狀況及時上報。
武威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王樹華告訴記者,像李文俊這樣的長城保護員,在武威有226名,目前,武威市已初步建立起包括文物部門、長城沿線鄉鎮政府、村組、長城保護員在內的四級長城保護責任體系。
嚴密的保護網得以建立,得益于甘肅省檢察機關的一次“集中發力”。這次“集中發力”,用甘肅省檢察院檢察長朱玉的話說,是法律監督與新聞監督的成功結合。
2019年12月,有媒體刊發一篇報道,反映了涼州區存在長城成為當地村民宅院墻、圈舍墻和人行道,長城墻體被村落和農田包圍等情形。
根據這條線索,2020年6月23日,甘肅省檢察院正式立案長城保護行政公益訴訟監督案,并成立由檢察長朱玉擔任主辦檢察官,第八檢察部、檢察技術信息處、警務處等部門干警組成的專案組,對省內14地28處長城遺存進行現場調查。
針對調查發現的問題,甘肅省檢察院主動與武威市、定西市政府和甘肅省文物局磋商溝通,聽取意見建議。接下來,省檢察院三位副檢察長分別帶隊,向三家單位宣告送達檢察建議書,并深入長城沿線實地調研。幾個月后,檢察建議指出的問題全部得到了解決。同時,甘肅省檢察院還指導該省各地檢察機關對長城文物保護問題進行系統、全面的檢察監督。截至目前,甘肅省檢察機關已發出有關長城保護的檢察建議111份。
在五墩村,記者看到,曾被媒體曝光的長城段,違法建筑已全部拆除,城墻兩側的農田已后退5米,5米之外,是新架設起來的長城防護圍欄。
《檢察日報》記者在烏鞘嶺段長城實地踏訪。國家文物局2020年11月發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 ,烏鞘嶺長城名列其中。
離開武威時,王樹華又建議我們走訪了位于天祝縣的烏鞘嶺段長城。這里是河西走廊最東端,明長城與漢代壕塹在高山并行。天祝縣長城保護站站長劉奎說,他們每季度都會對重點長城段落進行全面巡查,還聘請了當地牧民擔任長城保護員;此外,烏鞘嶺段長城圍欄工程設計方案也已獲省文物局批準。
“辦案中,我們秉持雙贏多贏共贏理念,爭取有關行政部門、地方政府和當地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真正形成了合力。”談到公益訴訟在長城保護領域的“破題”訣竅,朱玉這樣告訴記者。
“通過幾次合作,我和不少檢察官都成了好朋友。檢察官還找我借閱了不少文物考古方面的書,他們都快成文保專家了!”甘肅省文物局調研員梁建宏一席話,既道出了文物工作者對檢察官的親近感,也透露出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細致與辛勞。
清水營的影視基地拆掉了
“長城內外是故鄉。”走訪西部長城,我們對這句話有了更直觀的認知。
千百年來,長城已與沿線農牧民生產、生活水乳交融于一體;這些年,西部風光備受影視制作者青睞,又讓長城保護面臨新挑戰。如何在厘清保護邊界的同時,讓人與長城相互滋養,是長城保護中的難點,也是公益訴訟的又一待破之題。
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寧東鎮清水營村,有座清水營城址,為省級文保單位。自2008年起,多個影視劇組在這里拍攝。
2016年,寧東鎮政府未經文物行政部門審批,由某影視公司在清水營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開工搭建了一座木質影視拍攝基地。施工方在清水營墻體上以打孔方式搭建拍攝場景,給城址造成嚴重損壞。2019年10月,靈武市文物部門向寧東鎮發出了責令整改通知書。
2020年8月初,檢察官在履職中發現,清水營的影視基地并未拆除,墻角還遺留著大量建筑垃圾。同年8月18日,靈武市檢察院向寧東鎮政府、靈武市文化旅游廣電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切實整改影響文物安全和有礙清水營環境的行為,恢復城址歷史風貌。不久后,檢察院收到書面回復,違法搭建的影視基地已基本拆除。
線索發現之后的一系列辦案、整改環節,承辦檢察官馬贊一直參與其中。談到該案辦理中的難點,馬贊深有感觸:“最難的,就是說服清水營村干部和群眾同意拆除。因為村子和城址緊密相連,這個影視基地也成了村里的一條‘財路’。”為此,靈武市檢察院還聯合市文旅局、寧東鎮政府、村干部召開現場會,邀請專家前來說服論證。
“村民的工作做通了,影視基地也拆了。下一步,如何處理好清水營開發和保護之間的關系,讓長城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有關專家還在進一步論證之中。”馬贊說。
小貼士
長城
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事,具體包括墻體、城堡、關隘、烽火臺、敵樓等設施
我國歷史上許多朝代都曾修筑長城,建造時間跨越2000余年,其中幾個建造高峰期出現在戰國、秦代、漢代、南北朝、金代和明代
目前境內已認定的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分布于我國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保存狀況較好的僅占12.3%,有51.2%僅存痕跡或已消失
1961年,長城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長城保護總體規劃》
2021年8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
檢察公益訴訟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2015年7月2日,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工作啟動;2017年7月1日,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全面實施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
2021年6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要求,探索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公益損害案件,總結實踐經驗,完善相關立法
2021年7月1日,《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辦案規則》施行
截至2021年11月,26個省級人大常委會已作出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專項決定,20個省區市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