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合作市委常委會研究通過了合作市院提請的《關于支持檢察機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為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意見》明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具體實踐,對于促進依法行政,加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市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認識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支持和配合市檢察院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尊重市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切實增強接受監督的自覺性,確保公益訴訟行穩致遠。市檢察院要聚焦公益核心,高度重視洮河流域生態資源環境保護,重點圍繞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專項資金使用等領域,扎實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統一,為建設山川秀美的幸福美好合作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意見》要求,檢察機關要樹立“提起訴訟是辦案、督促履職也是辦案”的意識,依法履行公益訴訟監督職能,主要通過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和提起公益訴訟兩個辦案階段,在時間上前后銜接,在作用上相互補充,共同服務于保護公益,促進依法行政,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意見》強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機關要牢固樹立依法行政意識,增強接受司法監督的自覺性,積極支持和配合市檢察院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主動接受市檢察院的檢察建議,及時整改落實。要積極推動相關行政機關與市檢察院建立健全公益訴訟常態化溝通銜接機制,堅持司法監督糾錯和自我糾錯相結合,共同推進公益訴訟工作順利開展。市人民法院要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與市檢察院共同完善案件管轄、庭審程序、裁判執行等與公益訴訟相關工作機制,確保公益訴訟工作依法有序開展。市檢察院要主動向市委匯報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情況,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加強與市政府及行政執法機關的溝通協調,廣泛凝聚保護社會公益、促進依法行政的共識與合力。切實發揮好公益訴訟法律監督職能,加大訴前檢察建議力度,督促行政機關主動整改,節約司法資源和成本。要將公益訴訟的訴前檢察建議剛性保障制度擴展到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各方面、各環節,切實發揮其剛性作用。
據了解,2018年,該院緊緊把握“履行職責中發現”這一前提,積極關注民生熱點和綠色發展,主動尋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結合洮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合作城區河道綜合整治工作,依法向行政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13份,均已書面回復,目前主管部門已整改落實10件,立案調查給予行政處罰3件;積極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監督活動,分別走訪了市食藥監局、市工商質檢局、市農牧林業局等單位,重點查閱農貿市場中農產品檢測、飲用水水源地安全檢測情況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辦理的行政執法案卷及臺賬380余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