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特黄特色三级视频,国产亚洲tv在线观看,亚洲国产欧美中文手机在线,免费国产凹凸在线视频

您所在位置:
首頁 > 隴檢要聞 > 隴檢時空 > 正文
隴檢時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理論 觀點】高質效辦好民事檢察監督案件

時間:2024-10-23 09:58:31  作者: 點擊數:

2024年10月21日,檢察日報刊發甘肅省蘭州市檢察院李郁軍撰寫的文章《高質效辦好民事檢察監督案件》。

《檢察日報》截圖

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民事檢察監督案件,必須嚴格踐行“三個善于”的實質要求,克服就案辦案、機械司法的固化思維,做到講政治與講法治有機統一,落實黨的政策與執行國家法律有機融合,著力提升法律政策運用能力,完善制度機制建設,真正做到為民司法,更好擔負起黨和人民、憲法法律賦予的監督職責。

民事案件法律事實紛繁復雜,法律關系往往隱藏其中難以厘清,作為確定權利義務的重要依據,實質法律關系對于案件的處理具有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必須全面把握案件事實,抓住主要矛盾、關鍵問題,善于從紛繁復雜的法律事實中準確把握實質法律關系。隨著社會生活方式日趨多元化,法律規定難以窮其所有,面面俱到,因此,通過法律原則及法治精神解決矛盾糾紛便成為重要手段。而且,部分規范性條文具有滯后性,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時代要求,這就要求檢察人員必須樹立系統觀念,立足時代發展,善于從具體法律條文中深刻領悟法治精神。民事案件多涉及人身、財產安全,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至為關鍵,處理結果既要遵循法理,又要不悖人情,這就要求必須做到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機統一中實現公平正義。

檢察機關以“三個善于”做實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民事檢察監督案件,就必須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把握司法規律,優化履職方式,注重質量、效率與效果的有機統一,實體與程序并重。

一要加強證據審查,客觀認定案件法律事實。司法人員認定案件事實主要依靠全案證據,在特定情形下會通過間接事實進行推定。檢察人員在審查民事案件過程中,對于事實是否認定錯誤,要加強證據審查、分析、論證,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民事案件事實認定可以分為個別待證事實認定與整體事實認定,前者相對容易,后者則往往需要綜合運用歸納、演繹、類比等多種方法。對整體事實的認定需要全面考量所有證據,并進行分析論證,這一過程并非簡單對證據及事實的疊加,而是對于是否存在邏輯矛盾進行客觀判定。例如:在商事交易領域,當事人之間的買賣等行為往往具有持續性,如果僅以某一時間段的部分行為認定全案事實顯然失之偏頗,甚至可能與全部的交易事實完全相反。需要注意的是,推定在民事案件中的適用率較高,且其屬于免證事實,主要包括有悖于已知事實與經驗法則,法院生效裁判所確定事實兩部分。檢察人員在審查民事裁判時,要認真對待推定事實,嚴格審查是否給當事人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是否不合理要求當事人對推定事實進行舉證等。比如,對于根據已知的事實和日常生活經驗法則可以推定出的另一事實,有的民事裁判仍然要求當事人舉證,有的民事裁判以舉證責任履行不到位為由否定必然存在的基本案件事實而完全不進行推定。

二要全面梳理案件發展脈絡,精準界定實質法律關系。實質法律關系往往隱藏在千絲萬縷的案件事實之中,要抽絲剝繭,層層察微析疑,梳理出關鍵信息,勾勒出主要脈絡。例如,在新業態就業領域,外賣騎手往往不會與用人單位直接簽訂勞動合同,而是用人單位與外包服務公司簽訂外包服務合同,外包服務公司與勞務派遣單位再簽訂勞務派遣合同,然后通過勞務派遣公司與外賣騎手簽訂承攬合同。這種層層轉包方式,使得其中的法律關系愈加復雜,需要精準定位實質法律關系,如果單憑表面現象顯然難以在勞動關系與承攬關系中作出合理選擇。從民事法律關系的結構來看,主要可以分為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人身關系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人格關系與身份關系,財產關系則可以層層遞進加以分類,如物權關系可以分為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及占有關系,擔保物權又可以進一步分為抵押權關系、質權關系、留置權關系等,這就需要對民事法律關系框架有深刻認知。尤其是在民事虛假訴訟案件中,當事人往往會制造多個連接點,通過虛假民事法律關系掩蓋雙方真實意圖,單憑原案證據很難發現。因此,對于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難以自行收集的證據,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及他人合法權益的證據,檢察機關要用足用活調查核實權,主動尋找“被遺忘”的證據。

三要充分發揮法治精神引領作用,探求法律條文背后意旨。民商事法律及司法解釋內容龐雜,條文眾多,部門法之間、條文之間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必須將擬適用的法律條文置于整部法律,甚至整個法律體系中進行考量。以民法典為例,既要尋找與案件事實相匹配的各分則章節內容,又要嚴格遵循總則的原則性規定。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法的穩定性與滯后性客觀上需要司法人員在領悟法治精神、法治原則的前提下進行妥適解釋,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更高要求,把“紙上的法”變為“行動中的法律”。作為法治精神的延伸,司法政策對于監督辦案具有指導作用,需要統籌適用,找準其與法律規定之間的契合點,抓好貫徹落實。

四要追求監督辦案“三個效果”有機統一。天理、國法、人情有機統一,是新時期檢察履職的最佳效果。從相關司法解釋來看,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主要包括六種情形,這亦成為檢察機關監督的重點所在。高質效辦案不僅要求準確探究案件事實與法律條文之間的內在聯系,還需綜合考量案件處理結果與政治、經濟、社會的內在契合度,共同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事實上,許多民事法律條文從不同角度可以得出多種合理解釋,需要綜合運用邏輯推理,政治學、經濟學等知識進行輔助判定,最大限度反映人民意愿、體現人民利益、維護人民權益。(作者:李郁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