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張家川縣院緊緊圍繞建立案件質量管理標準化工作目標,不斷強化工作舉措,采取“1234”工作法,不斷強化案件監督管理,落實日審核,周監控、月通報、季評查管理機制,案件不規范問題逐月下降,承辦人司法規范化觀念更加鞏固,案件質量和辦案不斷提升。
“一項制度”強化日常監督管理。該院堅持每月發布一期《案管動態》,固定動態監管內容,設定“6+1”內容板塊,即案件受理、流程監控、電子卷宗制作、案件信息公開、辯護律師接待、涉案財物6項內容和1項問題整改。通過內部監督“可視化”方法,強化問題整改力度。第一季度,運用月報制度對文書制作不規范、案卡填錄不及時、訴訟權利保障不到位、法律文書公開不規范等41條問題進行了通報,促使問題得以全部整改。
“二項服務”發揮參謀助手作用。規范律師閱卷流程,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該院明確了閱卷條件、閱卷手續,辯護律師可以通過統一業務應用系統閱卷,采取電子卷宗光盤刻錄的形式,進一步提高律師閱卷效率;主動告知辯護律師流程變更情況,將律師權利保障轉化為辦案的外部監督。第一季度,辯護與代理網上預約6人次,次數同比上升100%。及時開展業務分析研判,在服務中監督執法辦案活動。每季度開展一次業務分析,對重點案件進行研判。
“三個強化”促進案件信息公開。強化文書公開審核工作。對辦案部門擬公開的法律文書從保護隱私、涉密、格式等方面仔細審核把關,對不規范的法律文書,通過口頭或者書面方式告知承辦檢察官及時整改;對公開不及時的及時提醒,做到應當公開的全部公開。強化案件信息公開工作情況通報。每月對公開的案件信息三項內容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監督、梳理,保障案件信息公開的規范、及時、高效。強化督查落實責任。將履行信息公開職責不力,整改問題不及時、不到位等行為作為檢務督查內容,并將督查結果記入檢察官司法檔案,納入檢察官履職考核,反向推動案件信息公開工作水平的提升。第一季度,公開程序性案件信息22條,公開法律文書25份,與去年同期比公開法律文書上升100%。
“四項機制”提升日常監督水平。該院建立了統計報表“日審核”機制。開展日常數據反查和案件信息填錄審核,實行內勤匯總、承辦人負責、統計人員核查的填報與統計銜接機制,及時通知整改問題,確保報表數據準確上報。重點案件“周監控”機制。每天通過查閱系統對當期在辦的個案、六類重點案件(不批捕、不起訴、未成年人、審判監督、立案及偵查活動監督、羈押必要性審查)進行監控,對當期在辦案件實行期限預警,防止超期辦案情況。流程監控“月巡查”機制。每月對全部案件開展一輪網上巡查,對文書制作不規范、案卡填錄不完整等工作瑕疵的,直接向部門負責人反饋,并督促承辦人立行立改。案件評查“季評查”機制。該院制定了2019年案件評查方案,確定每季度開展評查一次。首先由承辦人自查,要求承辦人對每件案件進行自查,填寫案件質量自查表,發現問題及時自糾。其次部門專人復查,每部門明確一名案件質量評查員,對本部門辦理的案件進行案件質量復查和督促承辦人自查。最后由案管辦組織重點抽查,對不捕不訴、有投訴舉報、院領導及上級關注或交辦的案件進行重點評查,通過交叉檢查評查,力促司法規范,杜絕瑕疵和不合格案件發生。